上海石墨烯产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跨越之路
上海石墨烯产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跨越之路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微系统所”)在石墨烯导热膜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该所纳米材料与器件实验室丁古巧团队通过优化原料尺寸和制备工艺,成功制备出高性能石墨烯导热膜,热导率达到1550.06±12.99 W/mK,这一成果发表在《化学工程杂志》上。这一突破不仅展现了上海在石墨烯领域的科研实力,也预示着石墨烯产业正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跨越。
政策引领,打造世界级新材料高地
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特别是石墨烯这一前沿新材料。2024年11月,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委联合印发《上海市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该方案明确提出,要聚力建设纤维、膜、生物制造三大创新高地,培育壮大复合材料、催化新材料、电子化学品、高温超导、石墨烯五大产业集群,打造深度赋能的材料智能引擎,建设“3+5+1”新材料产业发展体系。目标到2027年,三大创新高地和五个集群占新材料产值比重达到90%,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材料产业高地。
科研实力雄厚,创新成果涌现
上海在石墨烯领域的科研实力不容小觑。以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在石墨烯制备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例如,丁古巧博士团队通过建立亚微米-微米氧化石墨烯原料横向尺寸与导热膜热导率之间的联系,深化了对于3000℃高温下氧化石墨烯组装体还原重组过程的认知,为组装石墨烯等二维材料构建高性能宏观体提供了新思路。
产业链布局完善,企业集群效应显现
上海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石墨烯产业链布局。例如,由上海新微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江苏悦达集团和丁古巧博士团队共同成立的中科悦达,不仅继承了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的科研积淀,也融合了悦达集团的产业积累。公司拥有三家全资子公司,分别从事石墨烯材料研发、散热膜研发和规模化生产。目前,中科悦达已获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称号,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共同成立“石墨烯材料与应用联合实验室”,现为石墨烯联盟理事单位。
商业化进程加速,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石墨烯的商业化应用一直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上海,这一进程正在加速推进。通过相关平台的孵化培育,石墨烯价格已从此前的每公斤上万元降至每公斤500元。这一价格的大幅下降,为石墨烯的大规模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预计未来三年,石墨烯价格还有望继续降低,有望实现从“材料之王”到“大宗商品”的转变。
长三角协同创新,产业前景可期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城市,上海在石墨烯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三角地区新材料产业基地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以上,特别是,这里还集聚吸引了一批研究新材料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因此,长三角具备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完整链路。以本次大会举办地宝山区为例,近年来与上海大学进一步深化区校合作,共同打造石墨烯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吸引集聚更多国内外先进技术,目前已初具成效。其探索打造的各类中试平台,已成为科研成果的重要“孵化池”,链接起实验室与市场。
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上海石墨烯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上海已具备完整的创新链和产业链,未来有望在这一前沿领域持续领跑,为我国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