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清华北大南开联手,西南联大抗战传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清华北大南开联手,西南联大抗战传奇

引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11
来源
1.
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s3579/moe_1071/tnull_9679.html
2.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1/538182.shtm
3.
http://www.yn.xinhuanet.com/20250120/9b4a3f71248d4486af4bd098ade99b60/c.html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B%BD%E7%AB%8B%E8%A5%BF%E5%8D%97%E8%81%94%E5%90%88%E5%A4%A7%E5%AD%A6
5.
https://lishi.httpcn.com/today/CQPWCQTBTB.shtml
6.
https://www.ynnu.edu.cn/info/1102/29470.htm
7.
https://xsg.tsinghua.edu.cn/info/1003/3035.htm
8.
https://nkuaa.nankai.edu.cn/info/1064/2573.htm
9.
https://xsg.tsinghua.edu.cn/info/1003/3605.htm
10.
https://xsg.tsinghua.edu.cn/info/1003/1125.htm
11.
https://www.tsinghua.org.cn/info/1952/17278.htm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也打破了北平的宁静。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决定联合南迁,先是在长沙成立临时大学,后又因战事紧迫,迁至昆明,组建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这所由三所顶尖学府联合创办的大学,不仅是一所普通的学校,更是一面抗战时期的教育旗帜。在昆明的8年里,西南联大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教学和科研,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西南联大的办学条件异常艰苦。校舍大多是铁皮顶的土坯房,师生们经常要在“跑警报”的间隙中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节约经费,学校甚至发明了“火腿椅”——一种用木头和竹子制成的简易座椅,既节省空间,又便于移动。

尽管条件艰苦,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却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华罗庚、陈寅恪、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等一大批名师巨匠,在简陋的教室里传道授业,培养出了2位诺贝尔奖得主、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元勋、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172位两院院士、100多位名师巨匠等一大批享誉世界的栋梁之才。

西南联大的师生们不仅在学术上追求卓越,更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积极投身抗战事业。据统计,西南联大先后有三次较大规模的参军活动,约14%的学生投笔从戎。从机械化部队到战地服务团,从飞虎队翻译到远征军教官,处处都有联大学生的身影。

1941年,随着美国志愿飞行员陈纳德率领的飞虎队进驻昆明,西南联大又承担起了培养军事翻译的重任。仅1943-1944学年度,就有310名四年级学生和400余名其他年级学生志愿应征,为美军担任翻译工作。

西南联大的精神,可以用其校训“刚毅坚卓”来概括。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师生们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教学和学习的态度上,更体现在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奋斗的行动中。

如今,西南联大虽然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其精神却在云南师范大学等机构得到了传承和弘扬。西南联大旧址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走进西南联大旧址,仿佛能听到当年师生们的朗朗书声。那些铁皮顶的教室、简陋的课桌椅、斑驳的纪念碑,都在诉说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正如一位参观者所说:“这里的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记忆和精神。”

西南联大的故事,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传奇,更是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不屈不挠、坚持抗战的生动写照。它告诉我们,无论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中,知识的火种都不会熄灭,教育的使命永远神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