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一附中:体育锻炼助力拔尖创新人才成长
华师一附中:体育锻炼助力拔尖创新人才成长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简称华师一附中)通过其独特的“体艺2+1+1”方案,将体育锻炼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开创了基础教育的新模式。这一方案要求所有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学会2项体育技能(其中游泳为必会项目之一)、1项音乐技能、1项美术技能,旨在培养学生的强健身心和关键能力。
体育锻炼的具体要求与实施
学校规定,学生在高中3年内必须掌握游泳和一项球类运动,并通过学校的体育特长测试。游泳作为必考项目,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生存能力和自救能力的重视。而选择球类运动作为另一项体育特长,则是考虑到球类运动的趣味性和竞技性,以及对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华师一附中校长周鹏程解释说:“喜爱体育运动的学生,不仅身体棒,一般还具有敢闯敢拼的精神。”这种体育锻炼的要求,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为了培养他们敢于挑战、勇于拼搏的精神品质。
体育锻炼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华师一附中的体育锻炼要求,是其“三位一体”素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卓越品格、强健身心、关键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而体育锻炼正是塑造强健身心的关键环节。
通过体育锻炼,学生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能培养团队协作、领导力和抗挫折能力等关键能力。学校认为,这些能力是学生未来成为拔尖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
华师一附中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2023年,学校在第53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牌,五大学科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共获得37枚国际奥赛金牌,蝉联全国榜首。
学校还与多所高校合作开设先修课程,如与华中科技大学合开《AI+机器人》课程,与武汉大学合开《空天探测及相关基础知识》课程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华师一附中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强健身心,与学术能力培养相辅相成,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人才。这种“体艺2+1+1”方案,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