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崇明岛大果型面条瓜种植技巧
上海崇明岛大果型面条瓜种植技巧
上海崇明岛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成为种植大果型面条瓜的理想之地。面条瓜,又名金丝瓜,因其果肉能自然分离成细长如面条的纤维而得名。在崇明岛,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面条瓜不仅产量高,品质也十分优良。
优越的地理环境
崇明岛位于长江口,是长江三角洲东端的冲积岛屿,也是中国第三大岛屿。岛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崇明岛的土壤以沙壤土为主,透气性好,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此外,崇明岛气候温和湿润,为面条瓜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科学的种植技术
1. 品种选择与育苗
在崇明岛,种植户通常选择当地的大果型面条瓜品种,这种品种具有生长旺盛、抗病性强、瓜形好、耐储时间长的特点。育苗一般在2月上中旬进行,采用保护地育苗的方式。育苗前需要做好苗床,床宽1.2米、深约10厘米,铺好电加温线,每平方米60-70瓦。选用50孔的穴盘,基质按草炭∶珍珠岩∶蛭石=3∶1∶1的比例配制。将催好芽的种子平放在穴孔中间,每穴1粒,播完后立即覆盖基质,再整齐地把穴盘摆放在苗床内,浇足底水,然后覆盖地膜,搭建小拱棚,晚上小棚上面覆盖250克/平方米的无纺布。
2. 整地与定植
定植前需要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48%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16-16-16)60公斤。畦面宽70厘米,沟宽50厘米,畦高15-20厘米。春季定植前,先在栽培畦上铺1根16毫米的滴灌管,滴灌管距定植行10厘米左右,并在畦面上铺白色的地膜,可提高地温及起保肥保水作用,每畦定植1行,按株距50厘米,用打孔器在畦中间打孔,栽植完成后要覆盖小拱棚,晚上小棚上面覆盖250克/平方米的无纺布。每亩栽1000-1200株。
3. 定植后的管理
在定植前或定植后,需在定植行顶部拉铁丝,每畦拉1根以便吊蔓。然后在铁丝上吊绑蔓塑料绳,在每株的顶部垂下1根塑料绳,植株高30厘米左右时即可用绳子把蔓吊起,但要在晴天上午进行。植株长到50厘米时去除所有侧枝,并结合绕蔓只留主蔓结瓜,由于春季前期温度低,雌花发生节位低,应疏去下部雌花或幼果,并茎蔓上的卷须,留果节位在10-15节为好,留第2朵雌花。当有雌花出现后,每天上午都需人工授粉,授粉时间为7:00-9:00。如果前期没有雄花,可用20毫克/升的坐瓜灵喷洒开花的幼瓜。授粉后在雌花前留4-5片叶摘心,坐果后,当瓜100克大小时,疏去1个果。每株选留1个果形端正、发育良好的果实。每亩施48%硫酸钾型复合肥(16-16-16)30公斤,同时还要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液2-3次,整个生长期施肥2次即可。及时剪除下部的老叶病叶,增加通风透光。
4. 环境调控
结果期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控制在15℃左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定植缓苗后,每亩追施48%硫酸钾型复合肥(16-16-16)20公斤。开花期应控制肥水,防止营养生长过旺影响坐果。坐果后,每亩追施48%硫酸钾型复合肥(16-16-16)35公斤,以加速果实膨大。一般情况下,膨瓜期需水多些,结瓜前水分不宜太多,后期应控制水分,否则影响品质,且果实不耐储存。金丝瓜果实质量较大,每隔4米设立1根毛竹支架,高度与栽培行顶端的铁丝一致,把毛竹顶端锯成“丫”形,顶在铁丝上,每亩需100根左右。当果实质量达500克左右时,用麻绳吊瓜。先把绳子系在瓜柄处,后再系到每株顶部的铁丝上。
5.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白粉病。病毒病用8%宁南霉素水剂500-800倍液,每5-7天防治1次,连续2-3次。白粉病用40%福星(氟硅唑)6000-8000倍液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粉虱、黄守瓜等,用7.5%鱼藤酮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每7-10天防治1次,连续3-5次。
采收与储存
面条瓜以采收老瓜为主。瓜皮由白转黄且变硬,即为成熟,可根据需要分批来收,或早霜过后一次性采收。由于面条瓜的耐储性好,采收后可存放较长时间,便于错峰销售。
智慧农业助力产业升级
近年来,崇明岛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港西镇作为重要果蔬产区,积极推广智能化农业设备。例如,电驱智能遥控喷杆式喷雾机、蔬菜移栽机、智能叶菜收割机等设备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作业的精准度。通过手机App即可控制灌溉、施肥等作业,实现了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转变。
此外,崇明岛还积极发展电商产业,通过“电商+直播+村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新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北双云流电商产业园已与港西镇及周边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2023年园区直播500场以上,线上线下销售各类农产品25万余箱,线上浏览量破千万,完成各类鲜果销售2000余吨。
通过科学种植和智慧管理,上海崇明岛的大果型面条瓜不仅产量高、品质好,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这种集约化、智能化的农业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