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以“活教育”理念引领公民教育创新实践
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以“活教育”理念引领公民教育创新实践
2024年10月30日,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一衣带水 一路繁花”主题活动。学校将校园打造成微缩版的“一带一路”世界,29个经济走廊国家和5个非经济走廊国家场馆惊艳亮相。学生们手持游园攻略,沿着六大经济走廊的足迹,穿梭于34个场馆之间,通过沉浸式学习的方式,领略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魅力。
这场活动不仅是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公民教育的缩影,更是学校践行“活教育”理念、培养“现代小公民”的生动写照。
“活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公民教育体系
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由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于1930年创办,是其“活教育”思想的实践基地。学校秉持“培养现代小公民,创新小能手”的办学理念,将公民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之中。
学校在陈鹤琴先生“五指活动”课程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需求,开发了“新五指课程”体系。该体系包括“公民与礼仪”“学科与拓展”“健康与生活”“艺术与人文”和“探究与创新”五个板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和公民意识。
在具体实施中,学校创新性地提出了“小公民教育2+1”实践体系。该体系以项目化学习为核心,通过各类主题活动和实践项目,帮助学生理解并践行公民责任。例如,在“一衣带水 一路繁花”活动中,学生们不仅了解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更培养了国际视野和文化包容性。
公民教育的创新实践
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的公民教育并非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各类创新活动和项目化学习,真正落实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学校的小公民科创中心每年通过开设科创社团、举办校科创节等丰富的科创活动,挖掘科创小达人、孵化科创课题、组织参加各类市区科创大赛,屡创佳绩。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更帮助他们树立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学校还通过各类主题活动,如“我是小小志愿者”“社区环保行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真正成为有担当的“现代小公民”。
教师培训与家校合作:公民教育的有力保障
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深知,要培养“现代小公民”,不仅需要创新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活动,更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学校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公民教育意识和能力。学校还通过全员导师制等方式,加强师生互动和家校沟通。每位学生都会选择自己新学年的校园导师,师生共同签订“导师制师生协议书”,建立尊重平等、相互了解、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在家长合作方面,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学校还定期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阅读等,增强亲子关系,推动家校互动。
成效与展望
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的公民教育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校园、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上海市课改研究基地等荣誉称号。学生在各类公民教育活动中屡获佳绩,展现了良好的公民素养和综合能力。
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的公民教育实践,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学校将继续秉持“活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公民教育模式,为培养更多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现代小公民”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