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里的冬日盛景,美到窒息!
元曲里的冬日盛景,美到窒息!
在诗词的长河中,元曲宛如一颗璀璨明珠,其中描绘的冬天更是别具一番韵味。白朴笔下的“一声画角谯门”,乔吉笔下的“冷无香柳絮扑将来”,马致远的《寿阳曲·江天暮雪》等作品,都展现了冬日银装素裹的独特美景。这些诗篇不仅描绘了壮美的自然景观,还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高雅情趣的追求,让人在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温暖与美好。
马致远的《寿阳曲·江天暮雪》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马致远的这首小令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铺垫了一层幽探的色彩,奠定了全曲的基调。借雪之“乱舞”传达风声和风势,凌虚造景,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末句勾勒渔翁独钓的剪影,在狂雪中注入孤寂而超脱的意境,体现元代文人"野逸"的审美追求。
张可久的《人月圆·雪中游虎丘》
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
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
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
老僧同醉,残碑休打,宝剑羞看。
梅花如同绝色美女,顾盼生姿,风情万种,使我不禁倚着栏杆观赏。雪后初晴,青松头顶白雪,如同亭亭玉立的美人,纤腰盈盈;泉眼结了一层薄冰,晶莹可人。人世沧桑,壮志难酬,千古风流人物最后也不过化为一抔黄土。倒不如抛却兴亡成败之心,与老僧同醉,一同欣赏这冬日的美景。
薛昂夫的《蟾宫曲·雪》
天仙碧,玉琼瑶,
点点扬花,片片鹅毛。
访戴归来,寻梅懒去,独钓无聊。
一个饮羊羔红炉暖阁,
一个冻骑驴野店溪桥。
你自评跋,那个清高,那个粗豪?
小令主要运用了比喻、用典、反问等手法。开篇用三个妙喻领起,把漫天飞舞的大雪,比作是仙女洒下的晶莹洁白的美玉,又似点点扬花,片片鹅毛,飘逸灵动,无限妩媚,写得美艳奇绝;再用“访戴归来”,“寻梅懒去”与雪相关的典故,让人感动,使雪境更具魅力;以反问作结,引发读者的思考耐人寻味。
乔吉的《水仙子·咏雪》
冷无香柳絮扑将来,
冻成片梨花拂不开,
大灰泥漫了三千界。
银棱了东大海,
探梅的心噤难捱。
面瓮儿里袁安舍,
盐堆儿里党尉宅,
粉缸儿里舞榭歌台。
曲子开头写大雪如冰冷无香的柳絮扑向大地,又如冻成片的梨花。接着用“大灰泥漫了三千界”,进一层烘托飞雪之大。从扑面飞来的柳絮,到“漫了三千界”的“大灰”泥“,由远及近,凡高到低,尽情描摹,面对如此大雪和酷寒天气,那些喜欢踏雪赏梅的文人也怯寒止步。此曲多用俗语,生动形象,把用典与俗语巧妙地融合于一起,别具艺术魅力。
关汉卿的《大德歌·冬》
雪纷纷,掩重门,
不由人不断魂。
瘦损江梅韵,那里是清江江上村。
香闺里冷落谁瞅问?
好一个憔悴的凭阑人!
大雪纷纷,北风呼啸,家家紧闭重门,一派肃杀悲凉之景。思妇因刻骨的思念,日渐消瘦,憔悴不堪。在漫天风雪中,只她一人冒雪凭栏,无望远眺,思念归人的深情连严冬都无可奈何!
白朴的《天净沙·冬》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
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淡烟衷草孤村。
清冷的冬日黄昏,远处传来角声,半轮冷月已慵懒地挂在空中。远处山坡覆盖着积雪,好似白了头。溪水流过孤零零的小村庄,升起几缕轻烟。周围一片凄清寂寥,好一个悲凉孤寂的冬天。
元曲中的雪景描写,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冬日的壮美与静谧。这些作品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融入了文人的生活情趣与人生感悟,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诗意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