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天兴洲废弃房屋变身珍稀物种保护基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天兴洲废弃房屋变身珍稀物种保护基地

引用
搜狐
11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544824649_362042
2.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9/252498.shtm
3.
http://hb.news.cn/20230822/d1a816aad63648be985b6bf5f0b27c00/c.html
4.
http://hbj.wuhan.gov.cn/hjxw/202201/t20220110_1892501.html
5.
https://epaper.hubeidaily.net/pad/content/202302/21/content_212664.html
6.
https://www.wuhan.gov.cn/sy/whyw/202012/t20201206_1527947.shtml
7.
http://hbj.wuhan.gov.cn/hjsj/ztzl/dflz/djgz/202012/t20201215_1558209.html
8.
https://www.whmj.org.cn/public-opinions/3586.html
9.
http://www.cqtresearch.com/news/jujiao/2022/0507/124541.html
10.
http://hongshan.app.dawuhanapp.com/p/2744.html
11.
https://epaper.hubeidaily.net/pad/content/202305/04/content_223144.html

长江武汉段最大江心洲——天兴洲,正悄然发生着一场生态蝶变。这里曾是219种野生鸟类的栖息地,其中包括59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这片生态宝地一度面临威胁。如今,在一群热心志愿者的努力下,一座废弃民房被改造成“珍稀物种保护宣传中心”,为天兴洲的生态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

01

废弃房的新生

这处位于天兴洲江心村的废弃民房,原本是武汉市观鸟协会租用的临时歇脚点。房屋设施简陋,四周墙皮脱落,完全不适合开展宣教活动。2022年3月3日,协会通过“武汉观鸟”微信、微博发布招募令,征集志愿者参与基地建设。招募令发出后,反响热烈,后台收到数百张报名表。

经过沟通联络后,分别成立了装修组、布展设计组、图书小组、园艺小组等百余人的志愿者团队。在大家的努力下,基地终于装修好了,但家具设施从哪弄?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志愿者李涛打来电话:“我有个朋友的公司搬迁,正在处理家具,桌子椅子都有,你们要不要?”“要要要,都要!”

园艺小组也“不甘落后”,志愿者马丽霞率先捐了10棵树苗。图书小组热情更高涨,几天内就捐了150余自然科普类读物。接着,绿植、黑板、小板凳、投影仪等,大家“七拼八凑”,基地终于有了“雏形”。

02

保护基地的功能与活动

4月3日,基地正式对外开放,并更名为“长江天兴洲——武汉珍稀物种保护宣传中心。”中心里设置了科普展厅、自然教室、图书室、办公室、园艺区、以及休息区。

走进大门,即是科普展厅。石灰质地的墙上挂满了各类鸟类照片,或展翅飞翔,或水中觅食,形态各异,美不胜收。志愿者会在这里为大家讲解鸟儿名字由来、濒危等级、生活习性等相关知识。

二楼的大厅是自然教室,有黑板和投影仪,可以开展主题讲座、创意手作、科学小实验、小剧场等。侧边的图书室,可以开读书会、交流会等。休息室里,一只“黑鹳”傲视远方,引人注目。红色的“嘴巴”,纤细的“长腿”,黑色的“肚子”,惟妙惟肖。这件艺术品,是志愿者向胜军用煤气罐及汽车废弃材料制作而成的。“在一起,把有意思变得有意义”,“黑鹳”身上刻着志愿者的初心。

协会还在村里租了一块田地,志愿者们种了玉米和豌豆,现在正忙着锄草浇水。这里以后也会对外开放,开展自然教育,让大家亲身感受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03

黑鹳的守护者

黑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濒危珍稀鸟类。它们从北方长途迁徙南下越冬,天兴洲成了它们的家园。候鸟用翅膀为天兴洲点赞,也说明人与自然越来越和谐,长江大保护初显成效。

武汉,九省通衢,三环线横跨天兴洲上空,车流滚滚,高铁繁忙,江上百舸争流,岸边高楼林立。昔日的沙洲上,大片滩涂吸引了众多市民烧烤露营,甚至派生出冲沙越野等娱乐项目。

2021年冬,每天有大量车辆拥上天兴洲,在沙滩上尽情撒欢。“网红效应发酵,甚至还有外地游客专门跑到天兴洲冲沙冲坑,人、车乌泱泱扑过来,惊扰了鸟类栖息,还存在安全隐患。”武汉市民汪然回忆。

人进鸟退。垃圾遍地,噪音吵闹,发展下去很可能是候鸟放弃这片越冬地。

为彻底清除乱象、还黑鹳等候鸟一个安静洁净的家园,2021年底,管理部门填埋了天兴洲网红沙坑。武汉市洪山区发布通令,严禁在天兴洲滩涂内开展经营性行为,严禁进行机动车越野竞技、野外露营和野炊烧烤等活动。天兴洲乡政府联合公安交警在天兴洲长江大桥进洲匝道值守,社会车辆限量预约通行,本地村民及洲上所有机构凭证通行。

去年7月,洪山区野生动物救护基地落户天兴洲。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人士表示,天兴洲是武汉设立的三大重点野生动物栖息地之一。去年发布的《武汉市天兴洲沙滩生物多样性成果报告》显示,天兴洲共有鸟类236种,其中黑鹳、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黄胸鹀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6种,湖北省重点保护鸟类48种。

两年多来,众多志愿者参与天兴洲净滩活动。一些事业单位、学校、公益组织、社区不时组团,预约报名到天兴洲捡拾垃圾、清理杂物。

经过社会各界不懈努力,如今,天兴洲恢复到沙净水清、林茂草密的自然状态。往日热闹的滩涂安静下来,鸟儿成为这里的主人,鸟声水声风声相互应和。游客们来到天兴洲,去滩涂游玩观鸟后,会自觉将垃圾打包带走。

“长江两岸高楼与自然相映,人与鸟和谐共生,这才是最美的风景。”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说。

04

志愿者的力量

武汉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总队得到了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武汉市文明办、武汉市民政局、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等单位的支持。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总队的首批团队有20多家,包括绿色江城环保服务中心、爱我百湖志愿者协会、观鸟协会、白鳍豚保护基金会及多个学校和企业的环保社团。

全国道德模范、武汉环保大使董明现场送上寄语——环保志愿者要带动更多公众参与环保,同心同向、同步同行,共振共鸣、共识共进,为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大美武汉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全市还有6场环保志愿活动在开展。在汉阳区汉博佳园社区,来自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志愿服务队、武汉市白鳍豚保护基金会的志愿者们宣传垃圾分类、扮靓垃圾桶、画下心中最美的长江;在武汉商学院,一群学生忙着将快递盒回收再利用;在青菱河边,“爱我百湖”的志愿者们与湖长一起巡湖、查湖、捡拾垃圾;在天兴洲上,一群志愿者拿着“长枪短炮”(长镜头)一边观鸟,一边宣传保护动物;在青山和平公园,志愿者们宣传环保,倡议大家共护碧水蓝天;在格林美(武汉)循环产业园,一群新洲区的志愿者看得仔细问得深入。

百余名志愿者用31天时间,将一座废弃民房修缮成“珍稀物种保护宣传中心”,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开辟新阵地。5月4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随观鸟爱好者一同来到武汉市天兴洲,探寻这背后的故事。

“这里交通不便,条件也很艰苦,没想到有这么多志愿者参与,给了我们很大信心!”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说。

“能为保护野生动物出一份力,我觉得很开心,也很荣幸。”装修设计师徐灏,之前与协会未有过交际,看到招募令后,立刻报名参加,并自带工具到现场,为基地设计方案。

装修期间,徐灏反复与装修师傅沟通细节、确定施工方案、协助购买装修材料并亲自送上岛。志愿者汤飞,多次上岛“紧盯”装修现场,注意每个细节,还组织了“现场协调志愿者”6人队伍,利用空余时间,轮流上岛。

住在岛上的志愿者秦凯,一听天气预报有雨,就会急匆匆赶到基地,检查门窗及物料情况,“一定要保证大家‘果实’的安全。”

在大家的努力下,基地终于装修好了,但家具设施从哪弄?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志愿者李涛打来电话:“我有个朋友的公司搬迁,正在处理家具,桌子椅子都有,你们要不要?”“要要要,都要!”

园艺小组也“不甘落后”,志愿者马丽霞率先捐了10棵树苗。图书小组热情更高涨,几天内就捐了150余本自然科普类读物。接着,绿植、黑板、小板凳、投影仪等,大家“七拼八凑”,基地终于有了“雏形”。

4月3日,基地正式对外开放,并更名为“长江天兴洲——武汉珍稀物种保护宣传中心。”中心里设置了科普展厅、自然教室、图书室、办公室、园艺区、以及休息区。

走进大门,即是科普展厅。石灰质地的墙上挂满了各类鸟类照片,或展翅飞翔,或水中觅食,形态各异,美不胜收。志愿者会在这里为大家讲解鸟儿名字由来、濒危等级、生活习性等相关知识。

二楼的大厅是自然教室,有黑板和投影仪,可以开展主题讲座、创意手作、科学小实验、小剧场等。侧边的图书室,可以开读书会、交流会等。休息室里,一只“黑鹳”傲视远方,引人注目。红色的“嘴巴”,纤细的“长腿”,黑色的“肚子”,惟妙惟肖。这件艺术品,是志愿者向胜军用煤气罐及汽车废弃材料制作而成的。“在一起,把有意思变得有意义”,“黑鹳”身上刻着志愿者的初心。

协会还在村里租了一块田地,志愿者们种了玉米和豌豆,现在正忙着锄草浇水。这里以后也会对外开放,开展自然教育,让大家亲身感受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颜军说:“未来我们会依托基地,开展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爱护野生动物,爱护自然环境。”

长江武汉段最大江心洲——天兴洲,正悄然发生着一场生态蝶变。这里曾是219种野生鸟类的栖息地,其中包括59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这片生态宝地一度面临威胁。如今,在一群热心志愿者的努力下,一座废弃民房被改造成“珍稀物种保护宣传中心”,为天兴洲的生态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不仅是一个废弃房屋的重生,更是一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实践。在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天兴洲正逐步恢复其作为长江重要生态廊道的功能,成为珍稀物种的安居之所。这个由废弃民房改造而成的保护基地,不仅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栖息地,更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平台。未来,这里将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更多人加入到生态保护的行列中来,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