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功旧居: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推荐
陈建功旧居: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推荐
陈建功旧居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人民中路354号,是一座典型的民国时期四合院建筑。这座占地390平方米的宅院,见证了中国近代著名数学家陈建功及其家族的学术传承,如今已成为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向世人讲述着一段关于数学、教育和家国情怀的动人故事。
陈建功旧居:一座承载数学家精神的百年老宅
陈建功旧居坐北朝南,主体建筑由三间两进的房屋组成,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四合院。青砖黛瓦、雕花门窗,处处透露着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走进旧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敞的天井,四周的房屋环绕而立,形成一个宁静而私密的空间。天井两侧的厢房曾是陈建功及其家人的起居室,而正房则是陈建功的书房和会客室。
旧居内的陈设简洁而古朴,木质的桌椅、书柜和床榻仿佛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在书房里,一张旧式的书桌摆在窗前,桌上摆放着陈建功生前使用过的文房四宝和数学书籍。墙上挂着陈建功的画像,目光温和而坚定,仿佛在注视着每一位来访者。整个空间弥漫着淡淡的书香,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一门两院士,三代数学家:陈建功家族的学术传承
陈建功旧居不仅是陈建功的故居,更是一座见证中国现代数学发展的重要地标。陈建功(1893-1971)是中国近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函数论领域的研究成就卓著,被誉为"中国函数论研究的开拓者"。他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数学研究机构——浙江大学数学系,并培养了大批数学人才。
陈建功的学术精神在家族中得到了传承。他的长子陈翰麒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次子陈翰麟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三子陈翰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控制论与系统科学家,四子陈翰香毕业于杭州大学数学系,后获得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数学博士学位。陈建功的孙辈中,陈竞一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担任终身教授。这种"一门两院士、三代数学家"的学术传承,在中国学术史上堪称佳话。
科学家精神的教育基地:传承与创新的平台
2023年,陈建功旧居入选中国科协等7部委公布的第二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旧居通过展板、实物陈列、场景还原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了陈建功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展板上详细介绍了陈建功及其家族成员的学术贡献,实物陈列则展示了陈建功使用过的数学书籍、手稿和生活用品,场景还原则让参观者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学术氛围的年代。
旧居还定期举办科普讲座、学术研讨会和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陈建功的后人经常受邀回乡,为家乡的学生们讲述陈建功的故事,传承"建功精神"。2020年10月,陈翰馥院士担任绍兴市建功中学集团名誉校长,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在陈翰馥院士的指导下,建功中学成功入选第二批"浙江院士科普基地",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保护与利用:让历史建筑焕发新生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陈建功旧居,越城区政府于2020年底启动了旧居改造工程。工程对整体建筑进行了修缮养护,包括屋顶瓦片翻新、石板地面平整和墙体重新粉刷。2021年,陈翰馥等人将陈建功旧居捐献给国家,越城区通过统一设计,进行"微改造精提升",将其打造为集纪念参观、科普教育、学术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今的陈建功旧居,不仅是一个展示陈建功家族学术成就的纪念馆,更是一个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教育基地。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参观者,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前来研学。旧居还与越城区科协、越城区志愿服务总队合作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建功精神"薪火相传。
陈建功旧居的保护和利用,不仅是为了保存一段历史,更是为了传承一种精神。正如陈翰馥院士所说:"旧居活起来了,可以让'建功'精神不断激励、鼓舞新一代青少年。"这座百年老宅,正在以新的姿态,继续书写着中国数学和教育事业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