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成因、症状、治疗与预防全解析
痔疮:成因、症状、治疗与预防全解析
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由肛门及直肠末端的血管组织发生病变引起。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痔疮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痔疮(Haemorrhoid)是由肛門及直腸末端黏膜下的平滑肌纖維、結締組織及血管形成。這些正常人體組織負責協調肛門閉合,防止糞便滲漏;若組織變得鬆弛、出現充血,就會形成痔瘡(可分為內痔及外痔)。持續變大或發炎的痔瘡,可引發不同徵狀,最常見為大便出血,但亦不能因此而忽視患有大腸癌的可能。
内痔、外痔显示图(版權為醫專薈腸胃鏡檢查資訊中心所有)
成因
- 膳食纖維不足,引致長期便秘或過份用力排便;
- 長時間維持坐姿;
- 年齡增長,容易減弱肛門附近的血液循環,令到周邊組織變弱,引致血管組織充血及腫脹;
- 部分成因亦可跟炎症性腸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有關。
徵狀
- 內痔:大便出血,排便較需用力,肛門位置感到不適、灼熱;
- 外痔:大便出血,肛門疼痛、痕癢、出現突起物。
痔瘡一般分為四個嚴重程度:
第一級:肛門少量出血、痕癢、或帶分泌物;痔瘡位處肛門內,沒有突出
第二級:肛門出血、排便時痔瘡突出至肛門外,但排便後自行復位(縮回肛門內)
第三級:痔瘡增大,排便時突出至肛門外,無法自行復位,需用手將其推回肛門內
第四級:痔瘡長時間脫垂並位處肛門外,亦無法用手將其推回
治療方法
雖然經常聽聞患者會接受切除痔瘡手術,然而並非所有個案均須動刀,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況,判斷治療方法。
- 病情達第一、二級嚴重程度,屬輕度痔瘡,可透過攝取膳食纖維、流質飲品,或服用軟便劑、通便劑改善排便困難;透過訓練排便減低對肛門肌肉造成的壓力,亦可舒緩徵狀。
- 另可選擇口服藥物或注射針劑,令痔瘡枯萎及止血;使用非口服藥物如肛門栓劑、痔瘡軟膏等,以促進肛門周圍的血液循環、減輕及防止病情惡化,但只宜短期使用。
- 若病情達至第三、四級的話,屬於嚴重程度,有機會須接受手術治療,例如橡皮圈結紥術、硬化治療、冷凍治療或切除手術;切除手術只適用於病情比較嚴重或經過保守治療而未有改善的病人。
若病情達至第三、四級的話,屬於嚴重程度,有機會須接受手術治療,例如橡皮圈結紮術。(醫專薈腸胃鏡檢查資訊中心)
痔瘡會自行痊癒嗎?
初現便秘或痔瘡症狀,可先從飲食習慣入手改善,多吃生果、蔬菜及增加飲用流質飲品;排便時避免長期用力過度或長時間坐著,均有幫助。另可嘗試用温水在浴盆洗澡,或冰敷患處,幫助紓緩疼痛及腫脹,有助防止痔瘡問題惡化。
若果痔瘡病情仍未改善,便要向醫生求診,根據病況判斷是否需接受藥物等治療。但因軟便劑、通便劑等只能短暫紓緩排便不適,不能根治痔瘡,故情況嚴重者或需安排手術治療。
預防痔瘡方法
要預防痔瘡形成,首要確保排便暢順,毋須使勁對肛門周圍血管造成壓力。以下日常習慣有助保持排便柔軟暢順,改善便秘問題:
- 攝取高纖維食物和足夠水份
- 避免吃油炸食物
- 定時運動刺激腸胃蠕動
- 久坐久站時更換姿勢
- 排便後清潔避免用粗糙的衛生紙擦拭肛门,可嘗试用水清理
- 留意排便感觉,切勿忍受便意,此舉反令大便滞留肠道
本文原文来自colonhealth.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