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县臭参变“香饽饽”,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寻甸县臭参变“香饽饽”,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在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金源乡,一种名为“臭参”的中药材正在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金钥匙”。近年来,金源乡通过规模化种植、科技化管理和市场化营销,将昔日无人问津的“小臭参”打造成了年产值3640万元的特色产业。
高寒山区的“绿色银行”
臭参,又名云参,是一种生长在高寒山区的中药材。其貌不扬,闻着臭、吃着香,却具有滋补、顺气、生津等功效。金源乡的高峰、妥托、小村3个村委会海拔2600至3000米,气候冷凉、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是天然的臭参种植适宜环境。这里种植的臭参不仅肥大、味美、药效好,而且市场前景广阔。
“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
为做大臭参产业,金源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成立了臭参种植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今年以来,合作社已引导群众种植臭参1000亩,总产值达2800万元,当地200余户脱贫户成为臭参种植专业户。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金源乡累计投资150余万元,建立起臭参育苗基地。其中,妥托、小村、瓦房3个村委会投入产业扶持资金90余万元,集中建设育苗基地101亩;高峰村委会投入产业扶持资金59.83万元,由农户零散育苗,实现供苗1108万株。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为解决臭参种植的技术难题,金源乡积极引入云南中医药大学专家团队,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和指导。专家团队针对臭参种子发芽率低、幼苗期环境要求苛刻等问题,研发出科学的育苗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案,有效提高了臭参的成活率和产量。
同时,金源乡还注重科技创新在产业链中的应用。例如,投资140万元建成的小村臭参加工厂,不仅为周边群众提供了60余个就业岗位,每年还能收购、加工臭参80余吨。加工厂还负责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党员干部一线指导群众种植、采收、加工和联系销售。
市场化营销开拓发展空间
在市场开拓方面,金源乡坚持市场化营销策略,积极拓展销售渠道。目前,臭参产品已销往广东等地,市场价平均20元/公斤。加工厂还与3家超市建立了稳定的供货渠道,真正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市场端头的产业链延伸。
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臭参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据统计,臭参产业已带动200余户脱贫户成为专业种植户,为当地提供了60余个就业岗位。同时,出租场地还助推小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大关。
金源乡党委书记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多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有效吸纳贫困户就业增收,确保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从“小臭参”到“香饽饽”,寻甸县金源乡的臭参产业正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市场化营销为引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这一成功实践不仅为高寒山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更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