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酒店业如何借力国家政策复苏?
后疫情时代,酒店业如何借力国家政策复苏?
2023年,中国酒店业在经历了疫情的冲击后,终于迎来了复苏的曙光。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达36.74亿,比上一年同期增加15.80亿,同比增长75.5%;居民国内出游总花费达3.69万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加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14.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已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2023年前三季度同比增幅位于各行业之首。
为助力酒店业复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纾困政策。在减税降费方面,对属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酒店业纳税人可减按50%征收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同时,受灾严重的旅游、酒店、餐饮业纳税人可以按规定申请延缓缴纳税款。在能源降费方面,非居民用水价格为3.85元/吨,非居民天然气销售价格为3.63元/立方米。电价实行中央和省两级管理,旅游、酒店、餐饮等工商业用电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金融支持方面,通过延期还本付息、信用贷款等政策工具稳定企业和个人融资。例如,沈阳市金融局联合人民银行沈阳营业管理部,印发实施《关于做好疫情期间金融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和督促银行机构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引导市场主体合理采用延期还本付息、信用贷款等政策工具。在人力资源支持方面,实施社会保险费缓缴政策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2022年,沈阳市共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3.2亿元。
在政策的扶持下,酒店业呈现出积极的复苏态势。截至2022年底,中国大陆住宿设施总数达43万家,其中酒店业设施27.9万家,拥有客房总数1426.4万间。连锁酒店的客房数为553万间,连锁化率为39%。STR数据显示,2022年3月前四周,国内酒店的RevPAR(每间可用房间的收入)已恢复到2019年的93%至111%。
然而,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浩华发布的《MSI 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酒店市场景气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酒店市场综合景气指数自今年第二季度达到87后,已连续回落至第四季度的64。预计2024年市场整体收入预期保守,难见增长动力。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如何进一步压缩成本以实现降本增效将成为业内关注重点。
面对新的市场环境,酒店业正在谋求转型升级。华住集团创始人季琦表示,当下酒店业正经历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调整经济型、中档、精选以及高端酒店的结构和产品。同时,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华住通过运用“超级店长、重塑前台、操作系统、管理大师”等创新的数字化管理,已经重构业务流程。未来,华住还将打造“华住超脑”,通过AI在酒店场景里的运用,重构用户体验和运营模式。
在人才发展方面,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招生困境”。一线基础员工平均薪资水平在过去五年中存在被动增长,而部门经理的平均薪酬水平则增长缓慢。这引发了对行业人才发展的深度思考:酒店专业到底该如何培养人才?酒店管理领域到底需要什么人才?酒店组织运作架构是否需要调整?
未来,酒店业将从规模化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存量博弈与结构优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企业需要在有限的市场空间中精耕细作,通过数字化转型和精细化管理实现资产增值。同时,行业也需要重新思考人才发展战略,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酒店业正站在新的起点上。虽然前路充满挑战,但通过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行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