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美国》热播背后:一部引发中美观众热议的纪录片
《你好美国》热播背后:一部引发中美观众热议的纪录片
食贫道最新纪录片《你好美国》在B站上线后引发热议,这部作品不仅创下了B站付费视频的播放纪录,更在中美两国观众中引发了激烈讨论和情感共鸣。影片通过展现纽约等地不同阶层人物的真实生活,揭示了美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老兵Donald到黑人社区工作者Michael,每个人物都充满了生命力,他们的故事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美国。然而,也有人批评该片未能全面反映美国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种族歧视等。尽管如此,《你好美国》依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叙事方式,成为了近期备受瞩目的社会议题之一。
纪录片内容与拍摄手法
《你好美国》通过展现不同阶层人物的生活状态,揭示美国社会的复杂性。影片中的人物塑造鲜活生动,避免了刻板印象,展现了美国社会的多面性。纪录片中采访的人物有流浪的老兵,有华尔街金融操盘手,有失业的制片人员,有在社区学校工作的黑人,有为底层辩护的民主党桑德斯派律师,有在街头cosplay特朗普的演员,有通过参军加入美国国籍,目前在法拉盛干餐饮的华人,有去过阿富汗,退役后在政府做退伍军人保障工作的公务员,有成功戒毒后成立戒毒组织的志愿者。
其中,流浪汉老兵应该算是一条最明确的主线。他经历过海湾战争,因为目睹平民小女孩被杀而患上PTSD,因为冲撞上司被开除出军队。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得到足够的保障,目前住在救济的破房子中,和家人都不在一起。他有着很强的表演欲,在视频镜头语言的加持下让这位流浪汉显得和电影人物一样有趣,不少观众觉得他很像《无耻之徒》中的弗兰克。他对于美国社会抱有一种非常戏谑的态度,可能正是这样的态度让他没有消失在街头或是进监狱。他也抱怨了很多社会问题,比如说老兵待遇,比如说毒品问题——这部视频并非是从主观抹黑美国发出的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其中提到的很多社会问题都表现了有人在试图努力解决。
像那位戒毒志愿者和负责退伍军人保障的公务员都不是那种夸夸其谈的角色,都做了不少实际工作。但我们也都知道,这些工作看起来成效都不大。还有那位会中文的女律师,是个比较有名的人物,在网络上可以找到她的背景信息。虽然她没明说,但通过她讲述通过小额募捐参加竞选,结果输给了更有钱的对手的情况,可以推断她在民主党中可能属于桑德斯的派系。尽管她比较符合民主党精英的刻板印象,也说着一些看起来很不着调的政治正确言论,但是她也是打过很多基层官司,保护过被诬陷的底层民众,很清楚美国的司法对于基层民众来说有多么不公平。
和民主党女律师进行对照的则是那位为社区学校工作的黑人,虽然他一直反对种族歧视,也在为黑人社区努力,但是他在参与美国政治选举的时候,却选择了共和党,因为以民主党参选的话,很难出头——这在纽约这样的地方显然是个劣势。他显然不会支持某些种族歧视理念,但是对于blm这样的运动,他却嗤之以鼻,认为这改变不了美国黑人被歧视的情况。他认为与其拍摄黑人版本的小美人鱼,不如把他们那里坏掉的大门修好。
我们可以看到,这部纪录片中不论什么阶层什么光谱的角色,看起来都是美国社会中“真实的”,“正常的”人。就像那个身价不菲,支持特朗普反对dei的金融操盘手,他认为占领华尔街是某种政治操作,而不是人民群众的呼声,也不会解决什么问题。这些观点看起来颇有些“何不食肉靡”,但他说这话的时候也没有高高在上,而是也有一套自己的观点和逻辑,对美国金融问题也不乏一些灼见。但无论如何,他的立场和观点是底层没法接受的,就像那样目前失业的制片人女士,她的学贷可是真要还几十年。
那个黑人社区工作者,你会发现他对美国黑人处境和blm运动的本质等问题的看法非常精辟。他曾经也获得过从业资格,干过金融工作,这样的人绝对不是刻板印象中那种头脑混乱的底层黑人,但他却将推动大麻合法作为自己的事业目标之一,这大概率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和警察对于毒品问题的选择性执法。这或许又成为那为金融操盘手认为金融从业者中有色人种增多是因DEI运动的理由。
那位COS特朗普的街头演员,形象上是典型的中年白男红脖子。他带上特朗普头套,在街道上指挥交通,并且和游客合影,周围民众的反应无论辱骂还是兴奋,都是他想要的节目效果。因为COS的是特朗普,他曾经挨过16枪,所以他在表演时需要身穿防弹背心。他应该属于特朗普的死忠支持者,但他自己也说,特朗普是一个有魅力的领导,但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他认为眼下美国正是需要一个克里斯马型领导者带领人们走出困境。
观众反响与争议
《你好美国》在B站的播放量达到546万,创下付费视频纪录。然而,这部纪录片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有人批评这是“抹黑美国”、“登味”、“不客观”、“命题作文”。食贫道之前做菲律宾和泰国等国的视频时没多少人说不客观,从《迷失东京》到《你好美国》说不客观的人越来越多,主打一个尊卑有序。
但也有观众认为,这部纪录片展现了美国社会的真实面貌。他们指出,纪录片中提到的社会问题,如老兵待遇、毒品问题等,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有人在努力解决。影片并没有刻意丑化美国,而是选择了纽约这样的发达地区进行拍摄,即使是在这里,也能看到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
深层思考:认知与现实的碰撞
《你好美国》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和争议,反映了中美两国观众对美国社会的不同认知和态度。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部纪录片打破了对美国的刻板印象,展现了其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而对于美国观众来说,这部纪录片可能触动了他们对自身社会问题的反思。
这部纪录片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社会问题: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如何客观、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不同国家的社会现实?如何避免陷入“刻板印象”和“选择性认知”的陷阱?这些问题不仅关乎个体的认知,更关系到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你好美国》的成功在于,它没有简单地将美国社会标签化,而是通过展现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复杂的美国。这种真实和复杂,正是当今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这样的纪录片,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美国,也能反思我们对其他国家和文化的认知方式。
结语
《你好美国》的热播和热议,反映了当前社会对真实、客观信息的渴望。这部纪录片通过展现美国社会的多面性,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美国,也引发了对如何客观认识世界的深层思考。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样的作品显得尤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