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琴主任教你科学管理孩子身高
陈玉琴主任教你科学管理孩子身高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身高发育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如何科学地帮助孩子长高?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原儿科主任陈玉琴,拥有近50年的儿科临床经验,为我们带来了专业的身高管理建议。
专家简介
陈玉琴主任医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从事儿科专业33年。她对新生儿各种疾病及疑难、危重症有规范的诊治和抢救经验,尤其擅长儿童哮喘及过敏性疾病、性发育及身高管理。在中华医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背景。
科学管理身高的六大方法
1. 定期骨龄监测
人的生长发育可用两个“年龄”来表示,即生活年龄(日历年龄,CA)和生物年龄(骨龄,BA)。通过拍摄左手腕部的X光片,观察指骨、腕骨及桡、尺骨下端的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面积大小,可以判断骨骼实际发育程度。
- 骨龄正常:BA-CA 在 -1~+1 岁之间
- 骨龄提前:BA-CA≥1 岁
- 骨龄落后:BA-CA≤1 岁
骨龄评估的临床意义:
- 较准确地反映生长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
- 及早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潜力以及性成熟的趋势
- 预测儿童的成年身高
- 对一些儿科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建议:6 岁以上儿童每年做1次骨龄检查,骨龄超前儿童或者青春期儿童每半年做 1 次骨龄复查。
2. 做好身高体重记录
每3个月给孩子测量身高,每次测量后,在孩子身高的刻度上画上横线,做好记录。身高测量要注意“四同”原则:同一时间、同一测量人、同一测量工具、同一站姿。
3. 合理饮食管理
均衡补充营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长高。每天应保证摄入牛奶 250~500ml,鸡蛋1~2个,多吃富含蛋白质的豆类、鱼虾、肉类,确保蛋白质摄入量达到1.5~2g/(kg.d)。同时,要多补充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等。
4. 科学运动促进生长
研究表明,运动的孩子比不运动的孩子至少高2~3cm。有助于身高增长的运动包括:
- 弹跳运动:跳绳、跑步等
- 伸展运动:单杠、仰卧起坐、体操等
- 全身性运动:篮球、排球、羽毛球和游泳等
运动时要注意强度,中等强度的运动能有效刺激生长激素分泌。运动量和方式需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运动带来的损伤。
5. 良好睡眠习惯
生长激素主要在晚上分泌,要孩子长得高,最好在晚上8:30前就上床,最迟不要超过晚 9:30,并在早上7点以后再起床。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提供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推荐睡眠时长,家长可以参考。
6. 关注影响身高的因素
除了上述管理方法,还需要关注可能导致矮小的因素,如遗传基因、内分泌疾病等。如果发现孩子身高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
最新研究进展
目前,基因技术在儿童增高领域已取得一定进展。新西兰生命科学公司EZZ通过DNA研究发现,人体身材矮小主要受生长基因的影响,包括先天的遗传性DNA和后天体内的生长因子。其研发的基因增高科技,通过激活体内的生长因子,有效激发身体成长潜能。
但值得注意的是,基因技术在儿童增高中应用仍处于研究阶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更多临床数据支持。家长在选择相关产品时需谨慎,应优先考虑经过临床验证的科学方法。
科学管理身高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坚持。通过定期监测和科学管理,可以有效促进儿童身高增长,帮助孩子达到理想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