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网民节特辑:如何有效防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网民节特辑:如何有效防骗?

引用
中国科技网
12
来源
1.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5-01/19/content_287910.html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232353
3.
https://www.sohu.com/a/661488788_121123867
4.
https://topics.gmw.cn/node_161935.htm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O562CNH0530W6E5.html
6.
https://china.bnpparibas.com/zh/anti-tele-fraud/
7.
https://www.cugb.edu.cn/yfwlzp.jhtml
8.
http://my.china-embassy.gov.cn/zt/fanzhafangpian/202307/t20230704_11107570.htm
9.
https://www.gxust.edu.cn/wzb/info/1071/1863.htm
10.
https://www.xuanzhou.gov.cn/OpennessContent/show/2987560.html
11.
https://www.gov.cn/xinwen/2022-09/02/content_5708119.htm
12.
https://m.66law.cn/special/12321/

在数字化时代,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威胁公众财产安全的重要隐患。据统计,2023年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的平均年龄为37岁,18岁至40岁的占比高达62.1%,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等10种常见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8.4%。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提高防范意识、掌握防骗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01

高发诈骗类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层出不穷,但以下几种类型最为常见:

  1. 刷单返利诈骗:诈骗分子以“充值越多、返利越多”为诱饵,诱骗受害者不断转账。此类诈骗发案量和造成的损失数均居首位,受骗人群多为在校学生、低收入群体及无业人员。

  2.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诈骗:通过虚假信息获取信任后,诱导受害者在特定虚假网站、APP小额投资获利,随后诱导其不断加大投入。当受害人投入大量资金后,诈骗分子往往编造各种理由拒绝提现。

  3. 虚假购物服务诈骗:诈骗分子在微信群、朋友圈、网购平台或其他网站发布低价打折、海外代购、0元购物等虚假广告,以及提供代写论文、私家侦探、跟踪定位等特殊服务的广告。在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后,诈骗分子便诱导其通过微信、QQ或其他社交软件添加好友进行商议,进而以私下交易可节约手续费或更方便为由,要求私下转账。

  4.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诈骗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受害人购物信息后,冒充电商平台或物流快递客服,谎称受害人网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快递丢失需要理赔或因商品违规被下架需重新激活店铺等,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并通过共享屏幕或下载APP等方式逃避正规平台监管,从而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

  5. 虚假贷款诈骗:通过网站、电话、短信、社交平台等渠道发布“低息贷款”“快速到账”等信息,诱骗受害人前往咨询。后冒充银行、金融公司工作人员联系受害人,谎称可以“无抵押”“免征信”“快速放贷”等,引诱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网站,再以收取“手续费”“保证金”“代办费”等为由,诱骗受害人转账汇款。

  6. 虚假征信诈骗:诈骗分子通过冒充银行、金融机构客服人员,谎称受害人之前开通过微信、支付宝、京东等平台的百万保障、金条、白条等服务,或申请校园贷、助学贷等账号未及时注销,或信用卡、花呗、借呗等信用支付类工具存在不良记录,需要注销相关服务、账号或消除相关记录,否则会严重影响个人征信。随后,诈骗分子以消除不良征信记录、验证流水等为由,诱导受害人在网络贷款平台或互联网金融APP进行贷款,并转到其指定的账户,从而骗取钱财。

02

防范措施:筑牢安全防线

面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威胁,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防范措施:

  1. 保持警惕,不轻信陌生人:无论是电话、短信还是网络信息,只要涉及钱财,都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

  2. 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在公共场所使用网络时,避免进行涉及个人信息的操作。

  3. 使用安全的支付工具:选择信誉良好的支付平台进行交易,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或扫描陌生二维码。

  4. 不贪小便宜: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于声称“高额回报”“低息贷款”“中奖”等信息要格外警惕。

  5. 及时举报可疑行为:如果发现可疑的电信网络诈骗行为,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可以通过12321举报中心的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或APP进行举报。

03

网民节:共筑清朗网络空间

在第11届“网民节”期间,相关部门启动了“清朗·2025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虚假信息、网络诈骗、低俗恶俗、不良文化等6方面问题。此次行动聚焦春节期间网民常用的平台环节和服务类型,旨在营造更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作为网民,我们既是网络环境的使用者,也是维护者。通过提高自身防范意识,积极参与反诈行动,我们每个人都能为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贡献一份力量。

电信网络诈骗虽然手段多样,但只要我们保持警惕,掌握防范知识,就能有效降低被骗的风险。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享受安全、便捷的数字生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