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斜疝手术方式对比:TEP与TAPP的临床效果分析
双侧斜疝手术方式对比:TEP与TAPP的临床效果分析
引言
双侧斜疝是常见的腹股沟疝类型,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经腹膜前修补术(TAPP)和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EP)已成为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主要手术方式。这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劣,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TEP和TAPP在治疗双侧斜疝中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与结果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某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嵌顿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TAPP组25例,TEP组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嵌顿时间等基线特征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TAPP组通过脐下观察孔和两枚0.5 cm戳卡完成操作,而TEP组则采用镜推法分离腹膜前间隙。所有患者均采用15 cm×10 cm大网孔轻质量聚丙烯补片覆盖肌耻骨大孔,对于内环口直径大于3 cm的病例,使用钉枪固定补片。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表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0.4个月),未发现复发病例。
表1 手术及住院指标
组别 | TAPP(25例) | TEP(25例) | P值 |
---|---|---|---|
手术时间/min | 83±12 | 76±17 | >0.05 |
出血量/mL | 17±5 | 12±3 | >0.05 |
住院时间/天 | 4.6±2.4 | 4.2±3.1 | >0.05 |
住院费用/元 | 12134.6±324 | 11934.7±218 | >0.05 |
讨论
本研究发现,TEP和TAPP在治疗双侧斜疝时,临床效果相当,主要指标如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费用均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多项研究结论一致,表明两种手术方式在技术成熟的情况下,都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TEP的主要优势在于不侵犯腹膜腔,理论上可降低腹腔内感染和粘连的风险。然而,TEP手术空间受限,对解剖层次要求较高,需要外科医生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长的学习曲线。本研究中,所有手术均由经验丰富的疝外科医生完成,这可能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TAPP手术方式相对直观,没有空间限制,但需要处理腹膜相关问题。一些研究报道TAPP与较高的疼痛评分、较长的手术时间有关,但本研究未发现显著差异,这可能与手术团队的经验和标准化操作流程有关。
结论
本研究证实,TEP和TAPP在治疗双侧斜疝时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费用等主要指标均无显著差异。选择手术方式时,应充分考虑医生的经验、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医院的设备条件。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聚焦于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以进一步优化手术方案和患者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