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互联网医院: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中日友好医院互联网医院: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中日友好医院互联网医院于2021年4月正式获得北京市卫健委首批执业准入许可,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确立的第一批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该院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持续领跑。目前,该平台已覆盖全国5400余家医院,包括580多家医养结合机构,累计实施远程会诊超过1.3万例。
中日友好医院互联网医院的主要业务形式包括诊前咨询、远程联合门诊、远程会诊/MDT和双向转诊、远程培训、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远程随访和在线复诊、慢病管理和基层康复、专科医联体对口帮扶、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等。平台通过自主研发的综合业务系统,接纳合作医院和运行机构免费“拎包入驻”,所有医务人员按照主要执业注册单位管理,并可加入专科医联体或专家工作委员会,在互联网医院管理架构下,平等享用互联网的资质和资源开展诊疗活动。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日友好医院互联网医院引入5G移动通信、云边协同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了数字听诊生理音图智能分析系统、皮肤影像诊断智能辅助系统、动态心电图智能诊断辅助系统、放射影像远程诊断智能辅助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也为医生提供了更精准的诊断支持。
互联网医院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就医。以慢性病患者为例,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在线复诊,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开具处方,药品直接邮寄到家。对于偏远地区的患者,互联网医院则解决了他们就医难的问题。安徽省金寨县的老王患有类风湿病,前不久病情恶化,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病情没有得到控制。当地医生通过互联网远程医疗平台,向远在北京的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陈晓平求助。陈晓平组织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专家、内分泌科专家、呼吸科专家联合远程会诊和复诊,诊断老王是重度低钠血症导致的脑损伤,伴有轻度肺部感染。经过系统规范治疗,老王很快康复,还能下地干活。
尽管互联网医院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顶层设计不完善、业务范围不明确、医生准入监管和线上诊疗培训不足、缺乏标准化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流程和诊疗规范、业务类型单一、缺乏特色服务等。此外,互联网医院的医事服务费定价偏低,相比线下门诊,互联网医院的医事服务费定价偏低,比如山东省互联网医院的医事服务费仅为6元,这显然无法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也难以调动医生的积极性。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崔勇表示,未来将重点推进互联网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包括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技术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完善管理制度等。同时,医院还将积极探索互联网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包括建立合理的收费机制、完善医保支付政策、探索商业保险合作等。此外,医院还将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通过远程医疗、在线培训等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