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青年就业迎来新机遇
“双碳”目标下,青年就业迎来新机遇
“双碳”目标,即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这一目标不仅关乎能源结构的转型,更将深刻影响未来的就业市场,为青年群体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兴行业崛起,就业新蓝海浮现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新能源、节能环保、绿色金融等新兴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以新能源汽车为例,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蓬勃发展。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795.6万辆和7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0.7%和93.4%。
在环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方面,虽然传统环保企业面临诸多挑战,但“双碳”战略为他们开辟了新的职业路径。一些环境类专业的毕业生开始转向金融机构,从事绿色金融产品开发工作。例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的毕业生中,约60%选择升学深造,其余则以就业为主,部分学生进入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事与环境经济学、绿色金融相关的工作。
青年就业呈现新趋势
面对新的就业形势,青年群体的就业心态和行为也在发生变化。202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在此背景下,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求稳”心态加重:超半数毕业生将“稳定”视为最重要的就业考量因素,这一比例较去年提升10个百分点。昆明理工大学2024届毕业生辅导员殷梁淘观察到,学生对基础岗位的接受度有所提高,即便工作环境不理想,也愿意降低要求。
慢就业、缓就业现象突出:应届毕业生中选择“慢就业”、自由职业的比重分别从去年的18.9%、13.2%增长到今年的19.1%、13.7%。高校研究生持续扩招,应届毕业生在国内继续学习的比例从去年的4.9%提高到今年的6.5%。
考公热持续升温:清华大学发布的《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中约80%选择升学。北京泷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孙丽也证实,近年来考公、升学的占比居高不下。
政策支持为青年就业护航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青年就业保驾护航:
延续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通过减免税费、提供就业补贴等方式,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
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提供技能培训、创业支持等服务。
优化就业服务,扩大就业容量:开展各类招聘活动,搭建就业平台,促进供需对接。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长远来看,“双碳”目标将为青年就业创造更多机遇。一方面,绿色低碳转型将催生大量新兴业态和就业岗位,如零碳智慧园区规划、绿色建筑设计师、碳资产管理师等。另一方面,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也将带来新的就业机会。例如,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需要大量掌握数字化技能的新型人才。
然而,挑战同样不容忽视。随着AI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部分岗位可能会被自动化取代。同时,新兴行业对人才的专业性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青年群体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技能,以适应新的就业市场需求。
总体而言,“双碳”目标为青年就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青年群体应积极拥抱变化,提升自身能力,把握新兴行业的发展机遇,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国家的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