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塑造的圣诞老人:从《圣诞前夜》到现代经典
一首诗塑造的圣诞老人:从《圣诞前夜》到现代经典
1823年的一个冬日,美国学者克莱门特·克拉克·摩尔(Clement Clarke Moore)创作了一首名为《圣尼古拉斯的来访》(A Visit from St. Nicholas)的诗歌,这首诗后来被广泛称为《圣诞前夜》(The Night Before Christmas)。这首诗不仅为摩尔带来了声誉,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一个流传至今的圣诞老人形象。
摩尔出生于1779年,是纽约一位牧师的儿子。他在哥伦比亚学院接受教育,并在纽约市的总神学院担任东方文学和希腊文学教授。除了学术成就,摩尔还是一位多产的诗人,而他最著名的诗作就是《圣诞前夜》。
在这首诗中,摩尔描绘了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圣诞夜场景。诗中写道:“圣尼古拉斯穿着毛皮制成的衣服,从头到脚都是如此,他的衣服被烟灰和煤灰弄得脏兮兮的。”他带着一捆玩具,像个小贩一样打开包裹。他的眼睛闪烁着光芒,酒窝里满是欢乐,脸颊像玫瑰一样红润,鼻子像樱桃一样鲜红。他那滑稽的小嘴巴像弓一样弯曲,下巴上的胡须像雪一样白。他是个胖乎乎、圆滚滚、快乐的老精灵。
这首诗首次发表于1823年12月23日的《特洛伊先驱报》(Troy Sentinel),当时并未署名。直到1844年,摩尔才在孩子们的鼓励下将其收入自己的诗集,并承认这是自己的作品。然而,关于这首诗的作者身份一直存在争议。有说法认为,这首诗实际上是士兵兼地产商亨利·利文斯顿(Henry Livingston)所作,但由于缺乏证据,这一争议至今未有定论。
尽管如此,这首诗对圣诞老人形象的普及和标准化起到了重要作用。1862年,插画家托马斯·纳斯特(Thomas Nast)在《哈珀斯周刊》(Harper's Weekly)上创作了第一个现代圣诞老人的视觉形象。纳斯特根据摩尔诗中的描述,加上自己的创意,创造了我们现在熟悉的圣诞老人形象:穿着红色外套,戴着红色帽子,留着长长的白胡子,住在北极,还有一个充满小精灵的玩具工厂。
从一个地方性的民间传说人物,到一个全球知名的节日象征,圣诞老人的形象演变见证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克莱门特·克拉克·摩尔笔下的那首优美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