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结赞的平凉劫盟:历史上的惊天骗局?
尚结赞的平凉劫盟:历史上的惊天骗局?
公元787年,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在平凉上演,改变了唐蕃关系的走向。
尚结赞的双重角色
尚结赞,这位吐蕃帝国的大贡论,曾是唐蕃和平的积极推动者。在赤松德赞时期,他主张与唐朝和好,反对战争。782年,他代表吐蕃与唐朝在清水县会盟,双方约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次年,当朱泚叛乱占据长安时,尚结赞还主动提出帮助唐朝收复京城,并派兵协助浑瑊在武亭川击败叛军。
然而,当唐朝未能履行割让伊西、北庭等地的承诺时,尚结赞的态度发生了剧变。他开始策划一场惊天骗局,目标直指唐朝使臣浑瑊。
精心策划的陷阱
787年,尚结赞向唐朝提议再次会盟,地点选在平凉。他提出愿意归还之前占领的盐州、夏州等地,条件是唐朝派遣浑瑊作为主盟代表。这个提议看似诚意满满,实则暗藏杀机。
唐朝方面,唐德宗对尚结赞的提议表示欢迎,认为这是修复关系的好机会。尽管有大臣警告可能存在阴谋,但唐德宗还是决定派遣浑瑊为主盟,崔汉衡为副使,前往平凉。
惊天骗局的实施
四月十九日,平凉城西泾河北岸的虎山之下,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正在上演。
会盟坛上,双方代表按照礼仪进行交换。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鼓声骤起,埋伏在山谷中的吐蕃骑兵冲出,向唐朝使团发动突袭。浑瑊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在危急时刻跃上马背,向东急驰。幸运的是,他得到了骆元光(李元谅)的及时救援,才得以脱险。
然而,副使崔汉衡及随行的60余名文臣武将被俘,唐军死伤惨重,500余人阵亡,1000余人被俘。这场精心策划的劫盟,成为唐朝外交史上的一大耻辱。
历史的深远影响
平凉劫盟后,唐蕃关系迅速恶化。吐蕃随后对周边地区进行大规模掠夺,唐朝则被迫调整对吐蕃及回纥、南诏等国的政策。此后30余年,双方再未举行会盟。
对吐蕃而言,这场看似成功的劫盟并未带来预期的战略优势。相反,它激发了唐朝的反思与改革,最终导致吐蕃从强盛走向衰落。而唐朝虽然在此次事件中遭受重大损失,但也在应对危机中逐渐恢复元气,为后来的长庆会盟奠定了基础。
平凉劫盟,这场发生在1200多年前的惊天骗局,不仅改变了唐蕃关系的走向,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段引人深思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