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吉隆沟,半部西藏史
一条吉隆沟,半部西藏史
吉隆,这个位于西藏边陲的小镇,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贸易口岸,更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文化宝库。从唐代开始,吉隆就在西藏地方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见证了众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如今,作为西藏第一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吉隆正以崭新的面貌续写着它的传奇故事。
醉美吉隆沟 王建亮 摄
吉隆镇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距离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仅约160公里。自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一级陆路通商口岸以来,吉隆的开放程度不断提升。2014年12月,吉隆双边性口岸开通,并于2017年升级为国际性常年开放公路客货运输口岸,承担着中尼贸易60%以上的运输任务。2022年3月,吉隆边境经济合作区获批设立,成为西藏第一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
吉隆镇对比图 吉隆县委宣传部供图
2024年上半年,吉隆口岸进出口贸易值达到19.02亿元,同比增长65.23%。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尤为亮眼,共出口3624辆,贸易值4.63亿元,分别增长216.79%和166.10%,占上半年贸易总值的24.34%。新能源汽车品牌和类别的日益丰富,正成为推动口岸发展的新动能。
电力天路219国道聂拉木-吉隆段 王建亮 摄
吉隆素有“一条吉隆沟,半部西藏史”的美誉。从《千年吉隆》、《吉隆县文物志》等历史文献,到各类影像资料,再到实地探访,这一说法并非虚言。据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一级巡视员程越介绍,自唐代以来,吉隆在西藏地方历史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这里发生,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在这里留下足迹。
蓝到超美的佩枯措 吉隆县委宣传部供图
公元633年,尼泊尔赤尊公主经吉隆沟进入吐蕃,与松赞干布结为连理,吉隆到尼泊尔的蕃尼古道成为两地通商往来的重要通道。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后,唐蕃古道、蕃尼古道与竺尼古道连为一体,形成著名的唐竺古道。公元658年,大唐使者王玄策出使天竺,在吉隆立下《大唐天竺使之铭》,这是目前在西藏发现的最早汉藏文石刻,比拉萨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还早165年,证明吉隆是当时从长安到印度的重要官方通道之一。
朗吉错 吉隆县委宣传部供图
公元8世纪末,莲花生大师应藏王赤松德赞之邀到西藏传教,途经吉隆并正式命名此地为“欢乐之村”。从11世纪至17世纪,贡塘地方政权在此兴衰更替。1792年,乾隆皇帝派大将福康安反击廓尔喀(今尼泊尔)入侵,在吉隆取得胜利并划定边界。至今,吉隆镇达曼村还生活着58户204名“达曼人”,他们是当年滞留于此的廓尔喀骑兵后裔,2003年正式加入中国国籍,享受与西藏其他地区同等的政策待遇。
《大唐天竺使之铭》图片由吉隆县委宣传部提供
程越表示,吉隆保留至今的大量历史与文化遗迹,是青藏高原地区人民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人民友好相处、互学互鉴的共同记忆,生动说明了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南亚文明的交流互鉴。从1400年前至今,吉隆沟一直在西藏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人们了解西藏历史的重要窗口,可以说,一条吉隆沟,浓缩了半部西藏史。
贡塘王城遗址 王建亮 摄
劳作中的达曼人 王建亮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