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不感兴趣的课程中发现学习的价值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不感兴趣的课程中发现学习的价值

引用
豆瓣
5
来源
1.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6343517/
2.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7102109/
3.
https://sspai.com/post/88564
4.
https://openmindclub.blog.caixin.com/archives/241280
5.
https://blog.openmindclub.com/2021/05/28/GaoHe-ThreeDimensionsofLifeChange/

在校园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感兴趣的课程。这些课程可能与我们的专业无关,也可能与我们的兴趣点不符,但它们往往是必修的。面对这样的课程,我们该如何调整心态,如何在看似枯燥的内容中找到学习的价值?阳志平老师的《成长的心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01

调整心态:从“真实的自我”到“可能的自我”

阳志平老师在书中提到,与其追寻“真实的自我”,不如聚焦于“可能的自我”。这个观点对于面对不感兴趣课程的我们来说,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我们往往认为自己对某些领域不感兴趣,从而排斥相关的课程。但这种固化的思维模式限制了我们的可能性。正如书中所说:“真实的自我”是一个唯一的结果,容易让我们放弃或忽略更多的机会,而“可能的自我”则让我们更关注当前的情境,灵活应对,探索出更多的机会。

02

优化学习策略:运用STC算子

阳志平老师在《创新算法》中提出了STC算子的概念,即从尺度(SIZE)、时间(TIME)和成本(COST)三个维度去思考问题。这个框架同样可以应用于我们的学习策略中。

尺度维度:改变观察视角

就像书中提到的那个女孩通过宇航员视角来看待自己的情绪一样,我们也可以尝试改变观察课程内容的视角。比如,我们可以思考这门课程在更大的知识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它与其他学科有什么联系。这种宏观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程的价值。

时间维度:追求长期价值

从时间维度来看,我们不应该只关注短期的考试成绩,而应该思考这门课程能为我们的长远发展带来什么。比如,它可能培养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或者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正如书中所说:“站在时间维度上,你会更在意质量,而非数量;你也会更追求生命的深度和浓度。”

成本维度:优化资源分配

在成本维度上,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以最小的精力投入获得最大的学习收益。这并不意味着偷懒,而是要学会高效学习。比如,我们可以重点关注课程的重点内容,忽略无关细节;或者通过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等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03

具体实践:课堂内外的应对策略

有了理论框架的指导,我们还需要具体的实践方法。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课堂上

  • 选择性听讲:关注老师强调的重点内容,忽略无关细节。
  • 记笔记:即使不感兴趣,也可以通过记笔记保持专注,同时为考试做准备。
  • 提问或思考:尝试对课程内容提出问题,比如“这个知识点有什么用?”或“它和我的专业有什么联系?”。
  • 互动参与:如果课堂允许,可以尝试回答老师的问题或参与讨论,增加参与感。

课后

  • 短暂休息:下课后闭目养神或做简单伸展,帮助恢复精力。
  • 补充能量:喝水或吃小零食,提升精神状态。
  • 切换任务:下一节课如果是感兴趣的课程,可以提前预习,激发积极性。
04

案例分享:从“不得不学”到“学有所获”

小张是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但他不得不选修一些人文社科类的课程。起初,他对这些课程毫无兴趣,经常在课堂上走神。后来,他尝试运用阳志平老师的方法,调整了自己的学习策略。

他开始尝试从不同角度理解课程内容,比如将历史事件与现代科技发展联系起来思考。他还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重点学习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避免在无关细节上浪费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不仅在这些课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还意外地发现了一些新的兴趣点。

面对不感兴趣的课程,我们不需要强迫自己突然变得热爱它们,但我们可以调整心态,优化策略,让自己在这些课程中获得更多的成长。通过运用《成长的心智》中的理论,我们可以将这些看似枯燥的课程变成自我提升的契机,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