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阿姨骑行12国:李冬菊的硬核退休生活
65岁阿姨骑行12国:李冬菊的硬核退休生活
“一个人,一条狗,一辆车,不会英语,骑着单车骑行东南亚、欧洲、大洋洲。”这是李冬菊短视频账号置顶视频的标题。她今年66岁,在开始骑行前,已经与抑郁症缠斗10年之久。2014年,她第一次勇敢走出国门,来到东南亚,开始骑行之旅。此后8年,她靠着微薄的退休金和做保洁、刷盘子等挣旅费,已骑行国内20多个城市、三大洲12个国家。渐渐地,她的身体也在好转,她已经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吃抗抑郁的药了。
从抑郁症到骑行达人
李冬菊的骑行之旅始于一场人生低谷。44岁时,她经历了婚姻变故,随后患上了抑郁症。在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无法摆脱抑郁的困扰后,她偶然间看到一群骑手在街上穿行而过,心生羡慕。这个偶然的瞬间,成为了她人生转折的起点。
2014年,56岁的李冬菊在儿子的支持下,开始了她的骑行之旅。虽然第一次尝试就因为经费问题被迫取消,但她并没有放弃。同年10月,她抓住了去东南亚骑行的机会,尽管语言不通、经验不足,她还是毅然踏上了旅程。
8年骑行12国的艰辛与收获
李冬菊的第一次骑行并不顺利。由于自行车性能不够好,加上自己年龄大体力较弱,她很快就跟不上其他骑友,最终在越南与他们走散。然而,这次挫折并没有击垮她,反而激发了她对骑行的渴望与热爱。
从越南回国后,李冬菊并没有停下脚步。她开始在国内骑行积累经验,先后去了海南、西藏、新疆等地,骑行了大大小小20多座城市。为了筹集旅费,她会在途中打零工,比如在美容院做保洁、在餐厅刷盘子等。这些经历不仅让她积累了骑行经验,也让她学会了如何规划路线、安排住宿等实用技能。
2017年10月,李冬菊再次踏上东南亚之旅,这次她成功骑行了越南、柬埔寨、泰国、老挝四国。此后,她的足迹遍布欧洲、大洋洲等多个国家,用8年时间完成了12国的骑行壮举。
老年人骑行旅游的新风尚
李冬菊的故事并非个例。根据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发布的《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我国40-59岁人群中,经常参加运动锻炼的比例为31.7%,仅次于7-18岁年龄段。而在60岁以上男性群体中,健步走、跑步、骑行位列参与度最高的户外项目前三位。
《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冰雪、骑行、越野、露营等户外运动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41岁以上人群参与比例超过35%。在小红书上,类似“66岁大爷单板滑雪”、“70岁马拉松跑者”的笔记比比皆是,展现了老年人参与户外运动的热情。
安全与健康提示
虽然骑行对老年人有很多好处,但安全和健康始终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专家建议,老年人每次骑行时间应控制在30-60分钟,速度保持在每小时15-20公里。同时,选择合适的路线和天气条件也非常重要。在装备方面,应选择适合的自行车和防护装备,如头盔、手套等。此外,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确保身体健康状况适合骑行,也是必不可少的。
打破传统养老模式
李冬菊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个人的励志故事,更折射出当代老年人生活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养老模式,而是选择追求健康、积极、多彩的生活方式。他们通过户外运动,不仅锻炼了身体,更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生活,展现了“新老人”的活力与魅力。
正如李冬菊所说:“人生才多少年啊,应该活在当下!”她的故事激励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年龄从来不是限制,只要心中有梦,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