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贺知章、杜牧古诗读音大揭秘:从个案到普遍的语音演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贺知章、杜牧古诗读音大揭秘:从个案到普遍的语音演变

引用
澎湃
9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287207
2.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2202894.html
3.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839152815702722860.html
4.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81469363.html
5.
https://www.sohu.com/a/286548603_120056792
6.
https://wap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d49633ff3f45a396d1354e8f
7.
https://www.ht88.com/article/article_2361_1.html
8.
https://news.sina.cn/sa/2005-01-24/detail-ikkntiam2464406.d.html
9.
https://www.poemshenzhen.com/index.php/Article/Detail/cat_id/27/id/46472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是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名句,但其中的“衰”字究竟应该读“cuī”还是“shuāi”?这个问题引发了持续的争议。

无独有偶,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中“一骑红尘妃子笑”一句,其中的“骑”字应该读“jì”还是“qí”?这也成为了一个热议的话题。

01

从个案到普遍:古诗读音的演变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具体的案例。

贺知章的“鬓毛衰”

根据北京大学孙玉文教授的研究,最早记录《回乡偶书》的宋代《会稽掇英总集》中,第二句实际上是“乡音难改面毛腮”。这里的“腮”字与“回”“来”押韵,而“衰”字在唐代并不与灰咍韵押韵。直到宋代,由于语音演变,“衰”字的读音才逐渐与“回”“来”接近。

杜牧的“一骑红尘”

在古代汉语中,“骑”作为名词时读“jì”,表示“一人一马”的意思;作为动词时读“qí”。在“一骑红尘妃子笑”中,“骑”显然是名词,因此应该读“jì”。这种读音的区分体现了古汉语的严谨性,但在现代汉语中,这种区分已经逐渐消失。

02

古诗读音变化的普遍规律

这些读音的变化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反映了汉语发展的普遍规律。

  1. 语音演变:语言是活的,会随时间而变化。古汉语中的许多读音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发生了改变。比如古汉语中的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这导致许多古诗的韵脚在今天读来已经不押韵了。

  2. 多音字的演变:许多字在古代有多个读音,分别对应不同的含义。但在语言简化的过程中,一些读音逐渐消失,导致现代人难以准确还原古诗的原貌。

  3. 地域差异: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方言差异很大。有些古诗的读音在某些方言中仍保留着古音,但在普通话中却已发生变化。

03

如何处理古诗读音问题?

面对这些读音争议,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

  1. 尊重历史:在学术研究和专业朗诵中,应该尽量还原古诗的原貌,使用古音。这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 适应现代:在日常教学和普通朗诵中,可以采用现代普通话的读音。毕竟,语言的目的是交流,过于纠结古音可能会影响诗歌的普及。

  3. 注释说明:在出版古诗集时,应该对有争议的读音进行注释,说明其古音和今音,让读者有选择地阅读。

  4. 文化传承:重要的是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而不是纠结于某个字的读音。读音的变化反映了文化的演变,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

古诗读音的争议,表面上是语音的问题,实则是文化传承与语言发展之间的张力。我们应该以开放的态度看待这些变化,既要尊重历史,又要面向未来。正如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所写的“乡音无改鬓毛衰”,语言的变化是自然的,而文化的传承才是永恒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