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非洲做跨境电商生意:充电宝取代假发成新网红
中国人在非洲做跨境电商生意:充电宝取代假发成新网红
非洲,这片曾经被视为“失落之地”的大陆,如今正成为一片发展电商的蓝海。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高,预计到2025年,非洲的在线购物消费者将从2021年的3.34亿增加到5.19亿,增速超过56%。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在非洲从事跨境电商生意,从最初的假发到现在的充电宝,他们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书写着自己的创业故事。
网红产品:从假发到充电宝
2018年,来自广州的汤文(化名)入驻Jumia,做起了该平台的海外仓卖家。六年时间里,他和合伙人共同运营的店铺所售卖的商品主要经历了三轮变化:入行之初是投屏器,即一款类似于U盘的产品,通过连接,可将手机内的软件功能投到电视上;此后开始销售衣服和鞋子,尤以童装最有市场优势;最后是当前主推的充电宝。
目前,Jumia已开设包括尼日利亚、南非、埃及、肯尼亚等9个国际站点,业务覆盖23个国家。此外,该平台也建立了自己的物流服务Jumia Logistics以及支付服务JumiaPay。汤文分析,Jumia的模式可归为半托管服务。
他的货源主要来自国内的1688平台,市场是加纳、尼日利亚、科特迪瓦三个毗邻的国家。“在一个经济水平较低的国家做生意,受众群体最好是中高阶层、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之所以选择上述三个国家,除了地理位置优势,汤文还考虑了汇率稳定与否、经济水平、风险对冲等因素。
此前,中国假发进军非洲市场,汤文也跟随大势卖过一段时间的假发。但因当地的假发市场已经进入“内卷”状态,此后便转战手机配件。“产品不要做得太复杂,像蓝牙耳机、充电宝等产品使用就很便捷。”在汤文和买家交流的过程中,他得知当地多数消费者人均手持2~3部智能手机,因为非洲地区时常停电,所以充电宝成了继假发之后的又一刚需产品。
回款慢,利润率还不错
位于湖南长沙市的某一开发区里,坐落着张巍(化名)所在的中非跨境电商服务机构。2022年,原本从事房地产行业的他转行跨境电商,开始关注中非跨境电商。该机构以非洲沿海国家为着力点,和汤文考虑的因素相当,最后选择了在加纳、肯尼亚和安哥拉三个国家先行布局。
据张巍介绍,机构采取独立站+COD模式,在上述三个国家的首都建立了海外仓和配送团队,主要销售电子产品,如迷你摄像头、无人机、榨汁机、灯具、小家电等,货源同样为1688平台。选品、进货、测品、等回款成为他们的常规工作。“通常20天才能收到一次回款。”张巍告诉记者。
利润还是不错的。一个成本10几元的商品,可以在非洲市场卖至100多元人民币,扣去在当地社交软件上的投流费、配送费,以及商品出关的运输费,依然有利润空间。但也不是所有商品都有这么高的利润率。在汤文店铺内,一个成本为50元人民币的充电宝,售价为80元~90元人民币,一双成本40元左右的高跟鞋,售价至100元人民币。而且除了运输、人工等成本,还要考虑平台抽成,一般在15%左右。这么算来,到手的实际利润并不高。
汤文觉得,在销售标准品时,做跨境电商的中小型卖家很难卖过大卖家,还是打响店铺的自有“品牌”更有可能盈利。
尝鲜者涌现但切莫盲目乐观
“五一”小长假期间,来自江苏的小雅(化名)在社交平台上寻求帮助,询问如何在面向非洲的跨境电商平台上拓展。一个月后,她仍处于资料收集和市场评估状态。谈及关注非洲市场的原因,她坦承是“非洲市场大,竞争相对小”。
“这个市场的确有潜力,但也不可能被轻而易举打开。”立足于非洲市场的B to B电商平台Egatee Global负责人邱敏表示,该平台于2018年成立,在乌干达、尼日利亚、肯尼亚等国家设立了运营中心。“中国是非洲最大的进口国,预测到2025年,非洲整体市场规模将达3.5万亿美金。此外,年轻化的人口红利亦是优势之一。”他说,这是他们专注非洲市场的主要原因。在 to B业务方面,当地99%的交易在线下进行,1%是线上,所以地推成为助力品牌增加曝光度的主要方式。不过,非洲市场也面临着物流系统不完备和换汇较难等挑战。
对于小雅这样的尝鲜者,作为一名在国内略有经验的卖家,汤文直言:“可以选择全托管的跨境平台进行尝试,一方面,平台会管理货物的运输和配送,卖家比较省心;另一方面,倘若遇到不可抗力风险,平台一定程度上会提供保障。”
他调侃自己这一路是“迎难而上”,若不注意,处处踩坑。有一年,汤文在一个国内供应商那里购买了价值20万元的硬盘发至非洲,出于信任,他在发货前并未验货,直到商品到达目的地后才得知货不对板——硬盘成了U盘。但供应商对此并不认账,建议他重新把货运回国内再换货。考虑到来回物流成本,汤文选择“认栽”,前后共损失30万元左右。
“新人入局一定要谨防被骗。”汤文说,各种社交平台上,很多人打着到“非洲致富”的噱头引流,但所谓的成功案例多数并不存在,做非洲生意,仍要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目标。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