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走出的“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的故事
南大走出的“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的故事
1950年代,一位年轻的物理学家在南京大学的校园里埋头科研,他就是程开甲。这位后来被誉为“两弹一星”功勋的科学家,在南大度过了人生的重要阶段,为他日后投身核武器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南大走出的物理学家
1946年,程开甲在李约瑟博士的推荐下,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成为著名物理学大师波恩的学生。194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他选择回到祖国,被安排在南京大学工作。在南大,程开甲展现出了非凡的学术才华,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涉及固体物理、超导理论等领域。
在南大期间,程开甲还展现出了他淡泊名利的品格。当时学校将他定为二级教授,但他执意只领三级薪金,理由是“国家还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我这份薪金够用了”。这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为他后来在核武器事业中的表现埋下了伏笔。
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
1960年,程开甲接到一项特殊任务:加入中国核武器研究队伍。这一年,他被任命为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参与原子弹研制工作。他通过对高压状态方程和化爆试验的研究,在国内第一个计算出原子弹爆炸时弹芯的温度和压力,为核武器爆炸威力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试验中,程开甲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带领科研试验队伍前往新疆戈壁核试验基地。他否定了专家的空爆建议,提出第一次采用地面方式,拟定并组织论证了原子弹爆炸试验的总体方案,开展全国大协作,带领团队研制出测试、取样、控制用的仪器设备,取得了我国从无到有的开创性突破。
此后,程开甲又在技术上决策主持了包括首次氢弹、首次两弹结合、首次地下平洞和首次竖井试验等在内的三十多次核试验。他常会不顾坍塌、辐射和高温的危险到爆后的现场、到地下核爆炸开挖后的现场、甚至最糟糕的爆心去勘察,他对劝他的人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人们亲切地称他“核司令”。
科学精神与人生追求
程开甲的一生,是追求科学真理、献身祖国国防的一生。他常说:“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你为人民贡献,为国家贡献。”这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贯穿了他的一生。
在核试验基地的20多年里,程开甲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据女儿程漱玉回忆,家中大小事都是母亲操持,父亲永远在思考、在工作,不分白天黑夜和节假日。对于自己的工作也从不跟家里提起。这种对科研的专注和对国家的忠诚,令人肃然起敬。
程开甲曾亲笔写下:“科学技术研究,创新探索未知,坚韧不拔耕耘,勇于攀登高峰,无私奉献精神。”这正是他一生所坚持和奉行的,也是他科学人生的真实写照。
南大精神的传承
程开甲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体现了南京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南大素来重视基础学科建设,强调学术自由与创新精神,这些都为程开甲的成长提供了沃土。
程开甲在南大期间的学术积累,为他后来在核武器事业中的突破奠定了基础。而他淡泊名利、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也与南大“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相得益彰。
程开甲的一生,是追求科学真理、献身祖国国防的一生。他常说:“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你为人民贡献,为国家贡献。”这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贯穿了他的一生。
程开甲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体现了南京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南大素来重视基础学科建设,强调学术自由与创新精神,这些都为程开甲的成长提供了沃土。
程开甲在南大期间的学术积累,为他后来在核武器事业中的突破奠定了基础。而他淡泊名利、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也与南大“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相得益彰。
今天,当我们回顾程开甲院士的传奇人生,不禁为他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所感动。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什么是真正的南大人。他的故事,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