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上心脏支架后,还能活多少年?医生不再隐瞒,说出了实话
装上心脏支架后,还能活多少年?医生不再隐瞒,说出了实话
随着现代人不良生活习惯的增多,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截至2019年,全球约有5.23亿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而在中国,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也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心脏支架作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其使用情况和效果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心脏支架的原理、适用情况以及安装后的预期寿命问题,并提供实用的心血管疾病预防建议。
心脑血管疾病的严峻形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血管疾病的形势日益严峻。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显著上升,且农村地区的死亡率远高于城市地区。研究还表明,男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高于女性,而新冠疫情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男性的患病风险。
心脏支架的演变与发展
心脏支架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由阿根廷医生发明,用于撑开冠状动脉。随着科技的进步,心脏支架的材料从最初的金属支架发展到现在的生物可吸收支架,以更好地适应人体治疗需求。
心脏支架的适用情况
当冠状动脉狭窄超过70%时,通常需要考虑植入心脏支架。冠状动脉是环绕心脏表面的动脉,负责为心脏提供血液和氧气。当出现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且心室壁内缺血超过10%时,应进一步检查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如果狭窄超过75%,则需要考虑进行心脏介入手术。
心脏支架的禁忌症
并非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都适合进行心脏支架植入手术。例如,血管条件不佳(如血管病变严重、血管扭曲)的患者,以及有严重心衰、凝血功能障碍、严重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或肝肾功能严重损伤的患者,进行手术可能会增加风险。
心脏支架植入后的预期寿命
心脏支架的使用在于保障人体的生命安全,其目的是让患者恢复正常、延长寿命,降低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概率。如果已经出现冠状动脉狭窄且适宜支架手术的情况,没有接受心脏支架的植入,容易出现心肌梗死,进一步威胁生命。
然而,装上心脏支架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患者的寿命与其身体素质、自身患病程度、后续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因此,术后应定期复查,遵医嘱服药,并养成良好生活方式。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1. 注意饮食
长期不良饮食习惯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保证饮食多样性,摄入均衡营养,减少高糖、高盐、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同时戒烟限酒。
2. 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研究表明,适量运动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计划,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
3.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积极心态
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保证充足休息,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
结语
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心脏支架的使用并非意味着寿命缩短。无论是否进行心脏支架手术,都应从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等方面着手,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