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农研院调查:村委会换届选举喜忧参半
华师大农研院调查:村委会换届选举喜忧参半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调查咨询中心依托“百村观察”平台,对全国31个省份261个村庄的村委会换届选举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虽然选举工作卓有成效,但仍存在村民参与动力不足等问题。该研究为了解中国农村社会变迁提供了重要视角,揭示了基层民主建设中的挑战与机遇。
选举工作成效显著
调查数据显示,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显著成效:
选举方式规范化:98.08%的村委会换届方式为村民选举,其中64.96%的村庄采取“推荐候选人,再选举”,31.89%的村庄采取“海选”方式,这表明村委会换届选举已基本摆脱行政干预的困扰。
选举过程组织化:94.60%的村庄在换届选举时专门成立了选举委员会,且随着村庄收入水平的提高,成立选举委员会的比例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选举结果有效化:在237个有效村庄样本中,66.67%的村庄投票率在80%以上,50%~80%之间的占比29.11%,根据村委会组织法双过半的规定,95.78%的村委会换届选举是有效选举。
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尽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村民参与动力不足:在258个有效村庄样本中,反映“村民认为选举与自身利益无关,消极选举”是最主要因素的村庄占比达21.58%,而“村民选举权意识不够强烈,参与度低”占比18.88%。这两个因素合计占比40.46%,成为换届选举面临的最大困境。
选举程序不规范:63.63%的村庄设置了流动票箱,且在162个有效样本中,超过四成的村庄存在口头委托投票现象,这与《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的要求不符。
选举监管不到位:虽然96.51%的村庄现场公布了选举结果,但仍有2.3%的村庄未建立选举档案,部分村庄未能严格遵循法定选举程序。
改进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调查报告提出了以下建议:
规范选举程序:合理设置投票点,加强对固定投票箱和流动票箱的管理;严格规范委托投票行为,明确委托代投的对象、范围、张数和手续。
强化选举监督:乡镇政府应对选举进行全过程监督,督促落实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同时,应做实村民监督渠道,加强社会监督,确保选举过程公开透明。
提升村民参与度:通过设立临时宣传机构、采用村民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提高村民的参与意识;结合入户宣传、下院子讲解等方式,提升村民参与选举的能力;对参与选举的村民提供适当补贴,解除其后顾之忧。
村委会换届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成效。此次调查既展现了我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积极进展,也揭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通过进一步规范选举程序、强化选举监督、提升村民参与度,可以有效推动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基层民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