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最新流感疫苗接种指南,这些人群优先接种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最新流感疫苗接种指南,这些人群优先接种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流感防控形势日益严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日发布《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为公众提供了最新的流感疫苗接种指导。本文将围绕新版指南的重点内容,为您详细解读流感疫苗接种的相关信息。
为什么要接种流感疫苗?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造成全年流行,冬春季为高发季节。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约有300万-500万重症病例,导致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和重症发生率。
新版指南有哪些重要更新?
新版指南基于最新研究数据和疫情形势,对流感疫苗的使用建议进行了全面更新:
疫苗种类更新:本年度国内上市的流感疫苗包括三价灭活疫苗(IIV3)、三价减毒活疫苗(LAIV3)和四价灭活疫苗(IIV4)。其中,三价疫苗可预防甲型H1N1、H3N2和乙型V系流感,四价疫苗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乙型Y系流感的防护。
接种人群扩大:指南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特别是以下重点人群:
- 医务人员
-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 慢性病患者
- 孕妇
- 6-59月龄儿童
- 养老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的工作人员
接种时间建议: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保护性抗体。建议在流感流行季来临前完成接种,整个流行季节均可提供免疫服务。
如何选择合适的疫苗?
- 6月龄-8岁儿童:首次接种需接种2剂次,间隔≥4周;2022-2023年度或以前接种过1剂或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则建议接种1剂。
- 9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仅需接种1剂次。
- 孕妇:可在孕期任一阶段接种灭活流感疫苗。
在选择疫苗时,可自愿选择任何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同时,18岁及以上人群可在一次接受免疫服务时,在两侧肢体分别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18岁以下的人群,建议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接种间隔仍大于14天。
接种流感疫苗安全吗?
接种流感疫苗是安全的,但如同其他医疗产品一样,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
- 局部反应:接种部位红晕、肿胀、硬结、疼痛等
- 全身反应:发热、头痛、头晕、嗜睡、乏力、肌痛、周身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这些不良反应通常是轻微的,并且一般会在几天内自行消失,极少出现重度反应。
接种疫苗前后需要注意什么?
- 接种前:受种者或监护人应如实告知预检医生受种者的既往史及身体健康状况,确保身体处于健康状态,无相关接种禁忌。
- 接种后:如出现严重症状,应及时向接种单位报告,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流感疫苗能和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吗?
- 与新冠疫苗:18岁及以上人群可在一次接受免疫服务时,在两侧肢体分别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18岁以下的人群,建议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接种间隔仍大于14天。
- 与其他疫苗:流感灭活疫苗与其他灭活疫苗及减毒活疫苗如肺炎球菌疫苗、带状疱疹疫苗、水痘疫苗、麻腮风疫苗、百白破疫苗,可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但在接种减毒活流感疫苗后,必须间隔28天以上,才可接种其他减毒活疫苗。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可同时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如何?
虽然流感疫苗的保护率不是100%,但接种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和重症发生率。即使接种后仍感染流感,症状通常也会较轻,病程较短,降低并发症和住院风险。
当前,全球仍面临新冠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及时接种流感疫苗,不仅能保护个人健康,还能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建议公众根据新版指南的建议,尽早接种流感疫苗,共同筑起呼吸道传染病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