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教授边玉芳:改善孩子行为,从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开始
北师大教授边玉芳:改善孩子行为,从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开始
“为什么我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怎样才能让孩子自觉学习?”“如何改善与孩子的关系?”这些是许多家长在育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困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边玉芳,作为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期致力于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家庭教育等领域的研究,她给出了一些科学实用的建议。
过度控制会阻碍孩子成长
边玉芳教授指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渴望独立。如果父母过度控制,只会适得其反。她举例说,有的父母会在孩子的房间里安装摄像头,监控其学习情况,这种做法不仅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更会破坏亲子关系。
“青春期的孩子如果感到被过度干涉,可能会采取激烈的方式维护自主权。”边玉芳教授强调,父母应该意识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比掌控其一举一动更为重要。只有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空间,他们才能学会自我管理,成长为独立的社会个体。
倾听是改善关系的第一步
当孩子开始有意与父母保持距离时,很多家长会感到焦虑。边玉芳教授建议,改善亲子关系的关键在于倾听。父母要学会耐心听孩子诉说,并努力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其想法。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时,父母不要急于否定或评价,而是要尊重其感受。”边玉芳教授建议,父母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孩子想法背后的原因,这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通过倾听,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从而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
在规则中培养独立性
边玉芳教授强调,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相反,父母需要与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规则,明确行为界限。但这些规则应该是基于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而不是单方面的强制要求。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引导者,而不是控制者。”边玉芳教授建议,当孩子在规则范围内做出选择时,父母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这种做法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还能帮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
科学育儿从了解孩子开始
边玉芳教授指出,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需要充分了解这些规律,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她强调,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建立需要父母不断学习和调整。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而不是指挥官。”边玉芳教授建议,父母要通过自身的言行给孩子树立榜样,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同时,父母也需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在家庭教育中,边玉芳教授特别强调了心理韧性的重要性。她指出,心理韧性是孩子面对挫折时的重要心理品质。父母可以通过民主的教养方式,与孩子建立温暖可信的关系,帮助其培养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
总之,边玉芳教授认为,改善孩子行为的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需要父母不断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合理的规则设定,引导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