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助力慢病管理新突破
“互联网+医疗”助力慢病管理新突破
“互联网+医疗”助力慢病管理新突破
“慢病管理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多方联动、多措并举。”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朱同玉表示。阿里健康互联网医院总经理张雯也指出,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模式,可以实现智慧化管理,突破地域限制,提升医疗服务效率。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生活方式变化,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公共健康的重要挑战。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我国慢性病患者已超过3亿人,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医疗”模式为慢病管理带来了新的突破。
政策引领: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
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提出推进“一体化”共享服务、实现“一码通”融合服务、完善“一站式”结算服务等举措。通知要求,医疗机构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优化就医流程,提高服务效率,逐步实现患者居家康复。
实践创新:泉州市第一医院的探索
在政策引领下,各地医疗机构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模式。泉州市第一医院打造的“家院一体化的互联网+慢病诊室”项目,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该项目基于互联网、物联网、AI与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通过对接基卫系统慢病患者库与省医保中台,实现慢病患者身份识别;与物联网设备结合,采集患者体征数据;开发居家慢病终端,实现一键式慢病诊疗;对接医保电子凭证平台,实现在线医保结算;与物流公司合作,提供药品配送服务。
通过这一创新模式,泉州市第一医院优化了慢病患者定期化诊疗流程,降低了患者体征数据采集难度,提高了医生线上接诊效率,实现了对慢病患者的长期智能化随访监控。据统计,自2023年3月上线以来,该项目已成立慢病特殊病种医生诊疗组24组,开展一体化互联网慢病线上诊疗3700余次,为两千余名慢病患者提供慢病医保结算与药品邮寄服务。
技术驱动:方舟健客的AI创新
在技术创新方面,互联网医疗企业也在积极布局。方舟健客近期发布的“AI智能体解决方案”,创新研发了三个智能应用场景:
- “AI个人健康助手”支持健康自诊和体检报告解读,可提供用药指导服务;
- “AI学术互动助手”支持口语化输入,检索结果支持中英双语输出,可为医护人员节省80%的检索时间;
- “智能病历收集系统”则有助于提升医疗数据管理效率。
这些创新应用不仅提升了慢病管理效率,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未来展望
“互联网+医疗”模式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不仅突破了传统医疗服务的时空限制,还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质量。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线上问诊和药品配送服务为患者提供了极大便利。
然而,这一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线上线下服务衔接、医疗资源分配等。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完善,这些问题有望得到解决,从而推动全民健康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