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家推荐:秋季养生指南及四款滋补药膳
中医专家推荐:秋季养生指南及四款滋补药膳
秋天已经悄然而至,早晚间的凉爽气息提醒着我们季节的更迭。在这个从夏入秋的微妙时刻,如何通过调整作息、饮食和适度进补来保持身体健康?让我们跟随中医专家的建议,一起探索秋季养生的智慧。
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提醒我们,立秋过后,调整作息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他建议:“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尽量在晚上九十点左右入睡,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这样做不仅能够调养体内珍贵的阳气,还能让我们在清晨醒来时,精神饱满,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活力和希望。而“早起”则有利于肺气的舒展,避免过度收敛,更能有效减少血栓的形成,对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饮食方面,立秋时节人们容易出现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等不适症状。中医专家建议我们多喝温开水,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同时,他还推荐我们多食用一些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物,如百合、山药、藕、芝麻、蜂蜜、枇杷和牛奶等。这些食物不仅口感鲜美,而且营养丰富,能够滋补身体,缓解秋季干燥带来的不适。中医专家强调,多吃蔬菜和水果不仅能补充体内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能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产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享受秋季养生,中医专家还精心推荐了几款秋季养生药膳。
菊花百合大枣枸杞粥
材料:菊花10克,百合10克(鲜百合50克),枸杞5克,红枣10个,薏仁5克,粳米适量。
做法:
- 将百合掰开,冲洗干净;枸杞、红枣冲洗干净;薏仁冲洗干净,炒熟备用。
- 粳米淘洗干净,与百合、红枣、薏仁一同放入锅中,加足水。
- 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至粥稠,再加入菊花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
- 菊花:清热解毒,明目降火。
- 百合:养阴润肺,宁心安神。
- 枸杞: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 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这款粥集合了多种食材的功效,滋补五脏,清热润燥,非常适合秋季食用。
桑叶菊花茶
材料:桑叶、菊花适量。
做法:
- 将桑叶、菊花洗净。
- 用沸水冲泡,盖上盖子焖几分钟。
- 待茶水变色后即可饮用。
功效:
-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 菊花:香气浓郁,可松弛神经,舒缓头痛,清肝明目。
两者合用,功效相得益彰,具有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功效,是秋季防治秋燥的绝佳饮品。
红豆莲子茯苓汤
材料:红豆、莲子、茯苓、山药适量。
做法:
- 红豆、莲子、茯苓、山药洗净泡水两到三小时。
- 将泡好的红豆、茯苓放入锅中,加水大火烧开。
- 转小火慢炖至红豆熟烂,再加入莲子、山药继续炖煮至熟。
- 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糖调味即可。
功效:
- 红豆:补心、补肝,利水消肿,可有效祛湿,改善秋季常见的皮肤粗糙、口舌生疮现象。
- 莲子:安神收涩。
- 茯苓:健脾和胃,宁心安神。
- 山药:健脾益胃,滋肾益精。
这款汤清甜可口,不仅能健脾和胃燥湿,还能滋补身体,非常适合秋季养生。
排骨四神粥
材料:猪脊骨适量、铁棍山药一段。茯苓、淮山、芡实、莲子各适量
做法:
- 浸泡辅料:将茯苓、淮山、芡实、莲子等辅料洗净后,用清水浸泡1小时左右,以便更好地煮出药效。
- 处理猪脊骨:将猪脊骨浸泡在清水中约10分钟,以去除血水。然后,将猪脊骨冷水下锅,加入少许料酒和姜片,大火煮开后撇去浮沫,捞出猪脊骨用清水冲洗干净,控干水分备用。
- 开始煮粥:将处理好的猪脊骨、浸泡好的辅料以及生姜片、葱结一起放入锅中,加入足量的清水(建议水量为食材的3-4倍),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 加入山药:待粥煮至半熟时(即米已开花,但尚未煮烂),加入切好的铁棍山药段,继续小火炖煮。
- 调味出锅:待粥煮至食材熟烂、汤汁浓稠时,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盐和胡椒粉调味,最后撒上葱花点缀即可出锅享用。
功效:排骨四神粥是一道美味且营养丰富的佳肴,适合在秋冬季节食用,以达到滋补强身、调理身体的目的。
总之,这些秋季养生药膳既美味又健康,适合不同体质和需求的人群食用。它们不仅能够滋补身体,缓解秋季干燥带来的不适,还能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到秋天的温暖与关怀。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跟随中医专家的养生指南,调整作息、调节情绪、合理饮食、品尝药膳,共同迎接一个健康、美好的秋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