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开窗有讲究!北京市疾控中心教你这样做
冬季开窗有讲究!北京市疾控中心教你这样做
随着冬季的到来,如何正确地开窗通风成了大家关心的问题。根据北京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的专家建议,在8:00-11:00及13:00-16:00这两个时间段开窗效果最佳,每次开窗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此外,夜间睡觉前可适当开窗透气,补充室内氧气。在雾霾、小雨或大风天则应避免开窗,以免加重空气污染。这些小技巧不仅能改善空气质量,还能有效预防疾病传播,让您的冬天更加舒适健康。
为什么冬季需要开窗通风?
冬季室内通常较为封闭,人们在室内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不断积聚。如果不及时通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让人感到头晕、乏力。同时,家具、装修材料等释放的甲醛等有害气体也会在室内滞留。开窗通风能引入室外新鲜空气,稀释这些有害气体,让我们呼吸到清新健康的空气。
此外,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室内外温差大,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正是病菌活跃的时期。温暖且不通风的室内环境,更是为病菌滋生提供了温床。经常开窗通风,能降低室内空气湿度,破坏病菌生存条件,减少它们在室内传播和聚集,有效降低感冒、流感、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几率。
冬季开窗通风的最佳时间
根据北京市疾控中心的建议,冬季开窗通风的最佳时间是上午8:00-11:00和下午1:00-4:00。这两个时间段,室外气温相对升高,大气扩散条件比较好,空气质量也较好。此时开窗,既能引入新鲜空气,又不会让室内温度降得过低。
开窗通风的注意事项
避免冷风直吹:开窗时要避免冷风直接吹到人身上,尤其是老人、儿童和体质较弱的人。可以选择打开不同房间相对的窗户,让空气在室内缓慢流动。
控制室内温度:室内温度不要因开窗而降到16℃以下,最好控制在18-23℃。如果室内外温差较大,可以先打开一条小缝,逐渐增加开窗幅度。
特殊天气处理:在雾霾天气,室外空气质量差,此时开窗通风要谨慎。可以选择在雾霾相对较轻的时段,短暂开窗通风,或者使用带有除霾功能的空气净化器。同时,关闭门窗时,可以在窗户上安装空气过滤装置,减少雾霾进入室内。
风雨天气:下雨天时,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大气中的污染物会形成湿沉降,加重空气污染。应等雨过天晴、空气清新,再开窗通风。而大风可造成扬尘,且易使空气中污染物扩散,风力5级以上时应关上窗户,等风力较小时,将窗户开一条缝即可。
开窗通风的好处
降低抑郁风险:研究显示,与不开窗通风的老年人相比,每周开窗通风大于5次与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的可能性降低33%显著相关。
大脑更舒服:长时间不通风会导致室内氧气不足,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极可能会因缺氧引起头晕、头痛等,甚至引发其他疾病。通过通风换气,一方面把有害的、被污染的空气及各种致病因子排出室外,另一方面可以从室外获得更多氧气、负离子等有益物质,改善人体免疫系统、呼吸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度。
呼吸疾病风险低:进入冬季,空气相对干燥,人体的鼻腔、咽喉等黏膜失去水分,防御能力有所降低,易被各类病菌感染。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降低屋内病原体浓度,减少人与病原体接触的机会,进而防止疾病发生。
实用建议
每天至少开窗通风两次,每次20-30分钟。如果只将窗户开个缝隙,通风时间需增至30-60分钟。
开窗通风最好形成对流通风方式,例如打开家中距离最远的窗户和门,让流动的空气穿过整个房间。冬季切忌出汗或衣着单薄时吹风,很容易诱发感冒。
在装修房子时选择带有环保标志的绿色装饰材料,房间内放置绿萝、吊兰、常春藤、白掌等绿色植物等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通过合理安排开窗时间与方式,既能享受新鲜空气,又能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开窗通风习惯,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