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女性推迟婚育:是趋势还是无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女性推迟婚育:是趋势还是无奈?

引用
中国经济网
9
来源
1.
http://views.ce.cn/view/ent/202502/12/t20250212_39289249.shtml
2.
https://news.cnr.cn/rebang/20231012/t20231012_526447947.shtml
3.
http://paper.people.com.cn/rmlt/html/2022-04/20/content_25917799.htm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71696
5.
http://www.news.cn/fortune/20250110/9dd2519750cc4d978743caf4da95d320/c.html
6.
https://rkyj.ruc.edu.cn/CN/Y2024/V48/I6/18
7.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2-06/24/c_1128771097.htm
8.
https://zgrkkx.ajcass.com/Magazine/Show?id=33405
9.
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412/t20241219_5825118.shtml

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降至610.6万对,创下1980年以来新低。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当代中国女性婚育观念的深刻变化。从统计数据来看,女性初婚和初育年龄都在不断推迟,这一趋势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

01

数据揭示:婚育年龄持续推迟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数据,2020年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其中女性为27.95岁。这一数据较之十年前有了显著提升。2017年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显示,2006-2016年间,我国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从23.6岁上升到26.3岁,十年间推迟了2.7岁;同期女性平均初育年龄则从24.3岁上升到26.9岁,推迟2.6岁。

这一趋势在大城市更为明显。以南京为例,2021年不分性别的初婚登记平均年龄为27.9岁,比2020年上升0.3岁。这些数据清晰地勾勒出女性婚育年龄推迟的轨迹。

02

多重因素驱动:经济、教育与观念变革

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压力:婚育成本攀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婚育成本持续上升。从彩礼、婚礼到育儿、教育,每一环节都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特别是在一线城市,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让许多年轻人感到力不从心。一位在北京工作的白领表示:“在北京买一套房动辄上千万,结婚生子的压力太大了,只能先专注于事业。”

教育水平提升:女性自我意识觉醒

教育是促使育龄妇女生育推迟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推迟越快。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教授张现苓的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对初婚推迟的影响十分显著。在32岁及以上年龄段,小学及以下人群的未婚比例高于其他人群,这意味着在终身视角下,小学及以下学历的人群在初婚市场上处于最不利的地位。

社会文化变迁:婚育观念更新

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早婚早育”观念正在改变。越来越多的女性追求个人发展和职业成就,不再将婚姻和生育视为人生的必经之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指出:“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正成为当代婚育主体的一种文化符号。”

03

政策积极应对: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面对婚育推迟的现实,国家和地方政府正在积极行动,努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延长婚假产假,提供生育补贴

各地纷纷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措施。例如,山西明确婚假30天,符合政策生育奖励延长产假60天。湖北天门市推出生育补贴政策,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分别可享受9.63万元、16.51万元补助。据统计,目前已有23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生育补贴制度。

加大托育服务供给

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超过三成的婴幼儿家庭有入托需求。为此,各地积极探索多元供给模式,目前全国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已近10万个,托位约480万个。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2025年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全国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各地积极推进优质普惠学前教育。例如,湖南邵东市的公立幼儿园年收费仅4000元,设施完备,师资力量充足,极大缓解了家长的育儿压力。

04

未来展望:构建全方位支持体系

专家建议,要有效应对婚育推迟趋势,需要构建更加全面的生育支持体系。这包括但不限于:

  • 进一步完善生育补贴制度,降低家庭育儿经济负担
  • 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缓解教育焦虑
  • 优化职场环境,保障女性就业权益
  • 加强生育健康服务,提高生殖医疗水平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指出:“生育支持政策需要形成合力,既要关注眼前的生育困境,也要考虑长远的人口均衡发展。”

女性推迟婚育,既是个人选择,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面对这一趋势,我们需要做的不是简单地呼吁“早婚早育”,而是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因,不断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为那些愿意结婚生子的人创造更加友好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口的高质量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