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哪吒看国漫崛起:中华文化的现代演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哪吒看国漫崛起:中华文化的现代演绎

引用
中国科技网
12
来源
1.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5-02/10/content_294782.html
2.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12A03SCK00
3.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2-13/doc-inekivsa8271973.shtml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O4NBPSU05567CFY.html
5.
https://finance.sina.com.cn/tjhz/2025-02-10/doc-ineixsmq4660871.shtml
6.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O6F1QSP05566FH1.html
7.
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50213/0a2657e2af6dedf9d76885c0619841b8.html
8.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5-02-12/doc-inekekxk2600762.shtml
9.
https://www.52hrtt.com/br/n/w/info/F1738824106964
10.
https://jsnews.jschina.com.cn/nt/a/202502/t20250213_s67ad8e3ae4b05777c178486d.shtml
11.
http://www.fh.gov.cn/art/2025/2/12/art_1229045201_59159111.html
12.
http://www.news.cn/ent/20250212/63b4f6c833d545e0a0e5cee7426d414c/c.html

截至2025年2月13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突破100亿元,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票房破百亿的电影。这一成绩不仅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的新高度,更折射出国漫在技术创新和文化传承上的双重突破。

01

技术创新:138家动画公司的集体突破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动画产业的整体进步。影片由138家动画公司联合制作,汇聚了从大型影视公司到小型工作室的多方力量。特效镜头高达1900个,占比超过全片的80%,单个画面角色数量甚至达到2亿个,展现了中国动画在技术层面的突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创新性地将粒子特效与传统美学结合。在表现哪吒“三头六臂”神通时,技术团队从敦煌飞天壁画中汲取灵感,用渐变消散的粒子流营造出“似有还无”的东方玄幻意境。这种“以虚写实”的粒子应用,本质上是对中国画“留白”美学的数字化转译,标志着国产特效开始建立自己的美学语言体系。

此外,影片还研发了全球首个“动态水墨渲染引擎”。这项技术破解了传统水墨“气韵生动”的数字化表达难题,使3D动画首次实现了毛笔在宣纸上晕染渗透的实时模拟,将中国美学的写意精神推向新高度。

02

文化传承:传统故事的现代演绎

《哪吒之魔童闹海》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现代演绎。影片将哪吒设定为“魔丸转世”,赋予了角色复杂的身份挣扎与人性维度。这种设定打破了传统神话中善恶分明的二元对立,使哪吒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

影片中的哪吒从“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个体觉醒,到守护陈塘关百姓、鼎力相助龙族的家国担当,既延续了传统神话中“不服输”的英雄主义精神,又融入了现代社会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豹子精出身的申公豹在本片中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反派,而是一个被制度和偏见碾压的悲剧角色,他的故事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在叙事手法上,影片将重塑肉身、龙族风云、阐教恶行三条线索有机结合,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神话宇宙。导演以手术刀般的精准,将哪吒闹海传说重构,将陈塘关的暴雨设定为天庭系统对异端的格式化程序,哪吒的混天绫在海底织就血色蛛网,不再是叛逆少年的肆意妄为,而是觉醒者对程序化命运的暴力破解。

03

文化内涵:解构与重构的阵痛

《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对传统文化进行解构与重构的过程中,展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的阵痛与挣扎。这种阵痛不仅体现在对传统故事的重新诠释上,也体现在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与反思中。

一方面,影片通过哪吒的叛逆形象,试图打破传统神话的桎梏,传递现代价值观,但这种解构也带来了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例如,影片将“削骨还父”的悲壮情节转化为对原生家庭的温情和解,弱化了传统文化中“孝道”的伦理冲突。这种改编虽然迎合了现代个体主义思潮,但也割裂了哪吒形象的文化根基,使其沦为偏于单纯的叛逆符号。

另一方面,影片在重构形象的过程中,虽然在传统神话精神的基础上焕发新生,但是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缺少张力。无量仙翁的恶行表现得过于直白和单一,缺乏更深层次的动机和隐晦的操控,一个不可谓不庞大的神话宇宙,到头来却还是落入简单的“惩恶扬善”的窠臼。影片中哪吒和敖丙的关系始终局限于“误会—和解”的循环,缺乏更深层次的价值观碰撞和情感纠葛,使得角色之间的羁绊一旦除开本身“灵珠—魔丸”的设定就显得较为单薄。

此外,影片将传统神话故事置于一个带有现代科技元素的奇幻世界中,虽然整体叙事较为流畅,但这种跨越时空的融合存在一定的割裂感。比如在传统神话中,哪吒的故事背景是古代的陈塘关,而在本片中加入了类似赛博朋克风格的科技元素,是一种奇异的“外挂”式元素,而非从传统文化内核中自然生长出来的,给人一种难以融合的时空错位感。藕粉塑形、电子灵符、时空传送、全息炼丹等混搭元素,在屏幕初次出现时颇为惊艳,但品味之后却像乱炖的火锅,每种食材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但尚未做到各司其职、相得益彰,反倒多少使火锅串了味——这种处理方式固然吸人眼球,但传统文化解构与重构的割裂还是让人如鲠在喉。

04

国漫崛起:从“追赶”到“引领”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从“追赶者”变成了“领跑者”。影片不仅在技术上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更在文化内涵和艺术表达上展现了独特的东方魅力。它证明了中国动画不仅能讲好中国故事,更能创造出让全球观众共鸣的动画作品。

正如导演饺子所说:“我们不需要去模仿别人,我们有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审美,我们有我们自己的故事。”《哪吒之魔童闹海》正是这样一部充满文化自信的作品,它不仅是中国动画的里程碑,更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全球范围内的热映,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动画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黄金时代。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像《哪吒之魔童闹海》这样的优秀作品,它们将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以创新的艺术形式和卓越的技术实力,继续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