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抖音诉伙拍案看短视频版权保护:现状、挑战与未来
从抖音诉伙拍案看短视频版权保护:现状、挑战与未来
2018年,一起看似普通的短视频侵权案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开庭审理,却引发了整个短视频行业的广泛关注。这起由抖音诉伙拍的案件,不仅关系到一个短视频的版权归属,更触及了整个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短视频是否具有独创性,能否受到著作权法保护?
从“5.12,我想对你说”说起
这起案件的主角是一条名为“5.12,我想对你说”的短视频。2018年5月12日,抖音平台的加V用户“黑脸V”使用给定素材,独立创作并在抖音平台上发布了这条时长仅13秒的短视频。随后,这条短视频在伙拍小视频平台上出现,且播放页面上未显示抖音和用户ID号水印。抖音平台运营方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播视界公司)认为,这条短视频构成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且百度公司(伙拍平台运营方)的传播和消除水印行为侵犯了其信息网络传播权,遂提起诉讼,要求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100万元。
一条短视频引发的争议
这起案件的争议焦点主要有三个:原告和被告是否为适格主体、涉案短视频是否构成类电作品、被告的传播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法院在审理中指出,虽然注册“黑脸V”账号时使用的手机号码机主是雷某,但微播视界公司有证据证明谢某为“我想对你说”短视频的制作者。在没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微播视界公司作为被授权方,是本案的适格主体。同时,百度在线公司作为伙拍小视频的登记开发者,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关于短视频是否构成类电作品的问题,法院认为,虽然涉案短视频是在已有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但其编排、选择及呈现给观众的效果与其他用户的短视频完全不同,体现了制作者的个性化表达。同时,这条短视频唤起了观众的共鸣,带给观众精神享受,具备独创性,因此构成类电作品。
短视频版权保护的现状与挑战
这起案件的判决结果,为短视频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它明确了一个重要原则:短视频虽短,但其独创性不容忽视,应当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然而,在庞大的市场规模面前,版权保护的挑战依然严峻。
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9.34亿,占网民整体的90.5%。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市场规模,使得短视频版权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据统计,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12426版权监测中心累计监测到300万个侵权账号,成功删除1478.60万条二创侵权及416.31万条原创侵权短视频,涉及点击量5.01万亿次。
治理难点与未来展望
面对短视频版权保护的复杂形势,专家建议从多个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保护体系:
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短视频的版权保护地位,细化“通知—删除”规则,提高侵权成本。
加强平台监管:平台应承担更多责任,建立有效的侵权监测和处理机制,对于持续、反复侵权的用户,应当采取限权、封号等措施。
提升用户意识:通过教育和引导,增强用户对版权保护的认识,鼓励原创,抵制侵权行为。
推动行业自律:建立行业标准和规范,促进平台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形成良好的版权保护生态。
这起抖音诉伙拍案,不仅是一起普通的版权纠纷,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短视频行业正在走向规范化、法治化,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正如北京互联网法院在通报会上所言:“涉短视频的著作权侵权行为高发,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影响短视频行业的长远发展,应当成为网络空间著作权保护的治理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