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宏:用音乐治愈生活压力,让心灵重获自由
周海宏:用音乐治愈生活压力,让心灵重获自由
“音乐可以直达心灵深处,音乐是世界上唯一能以秒为单位,在瞬间改变人情绪状态的艺术。”中央音乐学院原副院长、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专家周海宏教授如是说。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生活压力已成为许多人面临的难题,而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正以其神奇的力量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治愈心灵。
音乐的治愈力量:从汶川地震到校园课堂
2008年汶川地震后,灾区一些孩子出现了严重的应激反应,他们不哭不闹、不吃不喝,也无法入睡。在尝试了各种方法无果后,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治疗团队提出用音乐疗法进行尝试。当悠扬的吉他曲在废墟上响起时,一个孩子终于打破了沉默,放声大哭,随后在音乐的安抚下渐渐平静,最终安然入睡。这个场景生动地展示了音乐所具有的独特治愈力量。
在清华大学,周海宏教授开设了“音心谐美-零基础乐队合奏课”,课程面向有抑郁症倾向的学生。通过带领学生感受音乐、参与演奏,周教授不仅帮助他们释放情绪,还悄然进行情绪疏导和价值观引导。一位曾有严重抑郁倾向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感慨道:“原来生活可以这么开心。”
音乐如何作用于心理健康
音乐之所以能有效缓解压力,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情绪管理:音乐能迅速改变人的情绪状态,帮助人们从负面情绪中抽离,进入更积极的精神状态。
压力释放:参与音乐活动,如唱歌、演奏乐器等,能促进大脑释放多巴胺,这是一种与快乐感相关的神经递质,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
注意力转移:专注聆听音乐或参与音乐创作能帮助人们暂时忘却烦恼,将注意力转移到更积极的事物上。
社交支持:音乐活动往往具有群体性,如合唱、乐队演奏等,这些活动能增强人际互动,提供情感支持。
如何用音乐缓解生活压力
周海宏教授建议,将音乐融入日常生活是缓解压力的有效方式:
每天听音乐:早晨起床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让一天从好心情开始;晚上回家后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帮助放松身心。
参与音乐活动:学习一门乐器,或参加合唱团、乐队等音乐团体,通过音乐创作获得成就感。
定期参加音乐会:每个月或每个季度安排一次现场音乐会,享受音乐带来的震撼和感动。
创建音乐环境:在家中营造一个充满音乐氛围的空间,让音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音乐教育:培养感性素质的重要途径
周海宏教授指出,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乐器或唱歌,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感性素质。感性素质包括对美的感受力、对生活的体验力,这些都是获得幸福感的重要基础。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过于注重理性思维的培养,而忽视了感性思维的发展,这可能导致即使拥有物质条件,也难以真正感受到幸福。
因此,学校和家庭都应该重视艺术教育:
学校:开设音乐减压课程,建立音乐减压室,提供多样化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家庭: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定期带孩子参加音乐会、艺术展览等文化活动,营造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成长环境。
音乐,这门无需语言的艺术,以其独特的力量,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释放压力、治愈心灵的途径。正如周海宏教授所说:“艺术让生活更美好从来都不应该是一句空话。”让我们学会用音乐点亮生活,让心灵在旋律中得到真正的释放和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