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一高:创新教学模式如何培养高考状元?
西峡一高:创新教学模式如何培养高考状元?
2017年高考,西峡一高学生吴铮以676分摘得河南省文科状元,创造了这所县级高中的又一个奇迹。事实上,这所始建于1938年的学校,已经连续22年在高考中创造佳绩,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三疑三探”:创新教学模式的典范
西峡一高的教学改革始于2009年,其独创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全国课改的典范。这一模式包括四个核心环节:
设疑自探: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解疑合探: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探讨,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质疑再探:鼓励学生提出新的疑问,进行深度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运用拓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拓展。
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灌输式教学,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转变。正如西峡一高校长杨文普所说:“‘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精细化管理:教学模式的有力保障
要让创新的教学模式真正落地,离不开科学的管理。西峡一高实行“年级管委会”制度,对教学、纪律、卫生等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学校还建立了“闭环管理”体系,要求行政干部深入一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在西峡一高,每个学生都有详细的学习计划,从早读到晚自习,从预习到复习,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学校还特别注重学生的时间管理和学习方法培养,定期开展学习方法指导讲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全面发展: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国际型人才
西峡一高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开设了丰富的选修课程,包括科技创新、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仅2017年就有920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1人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学校还特别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通过“大五观”建设(大党建观、大德育观、大文化观、大先生观、大教育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从山区小县到教育名片
西峡一高地处伏牛山腹地,是一个人口仅40余万的山区小县。然而,这所看似普通的县中,却创造了连续22年高考成绩增长的奇迹。2024年高考,学校北清预录达12人,裸分过线人数、高分段人数均居全省前列。
学校现有133个班级,9千余名学生,702名教师,其中特级教师1人,省级名师2人,市级名师6人,省学科技术带头人16人,国家及省市级骨干教师102人,高级教师143人。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全国首届创新教育联盟十佳创新名校等8项国家级荣誉和32项省级荣誉。
西峡一高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卓越的教学成绩,更在于其创新的教学模式和全面的育人理念。学校以“创全国一流名校”和“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国际型人才”为目标,走出了一条“管理奠根基、改革促跨越、奋斗创奇迹、质量铸品牌”的创新发展之路。
未来展望:持续创新,追求卓越
面对未来,西峡一高并没有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学校正在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丰富和完善“三疑三探”教学体系。
学校还计划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更多高水平教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学校将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开发更多优质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选择。
西峡一高,这所从战火中走来的百年名校,正在以创新的教学模式和全面的育人理念,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为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