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养性的入门方法 高手都是通过反人性的修炼而最终成功的
修身养性的入门方法 高手都是通过反人性的修炼而最终成功的
无论什么方法,修行都是反人性的。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道行,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这种苦不光指疲劳,饥饿之类的皮肉之苦,主要是对自己心性的打磨,和动物本性的打压。本文集合了《素书》,《黄帝阴符经》,《道德经》等国学经典里的部分内容提炼而成,只为各位阅读消遣,如果对您的修行有所启发,便深感欣慰。
不动声色
《黄帝阴符经》第一章有句话,提到“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意思是说,每个人的个性,都是有巧有拙的,不可能只有长处,没有短处。如果你想在生活中变得更加游刃有余,首先要学会的方法就是不动声色、深藏不露,使对手难以捉摸,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能够隐藏自己的短处,避免被利用,或者借题发挥。然后在别人出其不意之时,就有机会施展你的应对的方法,发挥自己的优势长处,如果你正处于下风,那这个时候就是你翻盘的机会。
所以,伏藏便成为致胜的关键,因为面对各种情况都能做到不动声色,其实是一种反人性的表现,而反人性的反应,则是让别人捉摸不透的原因。善于不动声色的处理突发情况,才能有足够的时机为做出适当的反击,形成有效的震慑,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不动声色也是一种以弱胜强的高级谋略。
而道家有心斋这种修行方法,则是远超“不动声色”的修行层次。心斋指内心清虚宁静,意思是说大道至虚至静,因此人心应当清虚宁静,以合大道。所以中华道家所讲的真正斋法,不是外表吃素谓之斋,乃指内在的心里干净,这也是中华道家修养的高妙义谛之所在。
再说“不动声色”,从修练角度来看,就是要修身养性,保持内心的清净,才能内观正性,外视邪淫,善则行之,不善则舍之,修身炼性,达到气定神闲。到了这个境界,人才可能进一步去感悟自然的大道,进而提升自己德行,提升自己修为的境界。
断嗜禁欲
《素书·求人之志章》里提到: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庄子说:“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庄子·大宗师》)。耆同“嗜”,就是嗜好的意思;欲,就是欲望的意思。“天机”就是天赋予人的智慧与灵性,也可以是对道的参悟能力,判断力等等。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假如一个人的嗜好和欲望特别深重、强烈,那他的智慧就会低,就无法参透世间的道理。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其实这是很有哲理的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嗜好和欲望,贪婪无度,必然利令智昏,失去是非观念,极易走入歧途。我再上一篇《素书的思维结构》那篇文章里聊到了,圣人君子是“道德仁义礼”五项不可或缺的,而“德仁义礼”能够存在的原因,是因为对于“道”的参悟,参悟的程度越深,则获得的“德行”越高,能修的“仁心义行”则会越好。
从个人修行层面来说,绝嗜禁欲,“绝嗜”指的是要避免沉迷一些嗜好,避免被这些事所绑架,从应对世俗之事的时候,也避免了存在更多的软肋和把柄;而“禁欲”,并不是只吃饭喝水这些动物性的或人性的生存、生理欲望,而是强调了要避免过于本能化反应,比如在面对一些职责和质疑时,是否能够做到不生气,不反驳,保持冷静和理智,而这个逻辑也恰恰符合本文第一部分的“不动声色”的概念。正所谓“嗜欲深者天机浅”是跟人修行的大忌,其实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即“嗜欲浅者天机深”,所以说真正的高手修行的过程都是反人性的。
人作为天地之灵,能够参道悟道的原因,是因为有智慧,如果一个人总是被动物性的本能所驱使,那说他没有智慧,像动物一样,也是没啥错的。
从前有一个齐国人特别贪爱黄金。在一个赶集的日子,他一大早穿戴得整整齐齐去市场买东西,当他路过黄金店时,被灿烂的黄金给吸引住了,脑子一热,抢了一把黄金就跑,结果很快就被抓住。官员审问他:“赶集的日子,人这么多,你怎么敢当着这么人的面去抢别人的黄金呢?”此人回答:“当我伸手抢黄金的时候,眼里一个人也没看到,只看到了黄金。”嗜欲降智,就是个人修炼过程最大的障碍。
修炼,从饿肚子开始
跟大家分享一个修行的好办法,那就是适当的饿肚子。有人说,这个和“辟谷”有什么区别?实话说还是有点区别。如果能随时保持着一种稍感饥饿的状态,这个人的大脑活跃程度是比较高的,对于世界的感知能力也是比较强的。同时,保持饥饿感是一种反人性的状态,这种状态能够时刻提醒你,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情,要有更高级的应对方法,更容易实现本文所说的“不动声色”,“绝嗜禁欲”等等,对个人的修行是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如有启发,便深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