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免责声明中的那些坑,你踩过几个?
游戏免责声明中的那些坑,你踩过几个?
小王在玩一款热门密室逃脱游戏时,为躲避工作人员扮演的“僵尸”,被场景内放置的椅子绊倒致伤,经诊断肩胛骨、肱骨两处骨折。游戏方却以玩家已签署《免责协议》为由,拒绝承担赔偿责任。这种情况下,游戏方真的能“免责”吗?
游戏免责声明中的关键条款
在开始游戏前,我们常常需要同意一份“免责声明”。这份看似简单的文件,实际上包含了多个关键条款,每个条款都可能影响到我们的权益。
1. 用户账号与实名认证
以腾讯游戏为例,其服务协议中明确要求用户使用QQ号码、微信账号等进行实名注册,并强调“您对该QQ号码、微信账号或腾讯认可的其他账号的申请、使用等行为应相应符合腾讯不时修订并公布的《腾讯服务协议》《QQ号码规则》《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微信个人账号使用规范》和其他有关前述账号注册、使用的规范。”
这意味着,如果你使用非实名认证的账号,或者违反了相关账号使用规范,可能无法获得相应的服务或权益。
2. 游戏虚拟道具的定义与使用规则
游戏中的虚拟道具,如游戏代币、游戏装备等,通常被定义为“以电磁记录方式存储于游戏程序运行的服务器内,可实现游戏程序设定的特定功能或体现游戏程序运行的特定结果的一种服务”。这些虚拟道具的使用和交易往往受到严格限制,玩家需要仔细阅读相关规则,避免因违规操作导致损失。
3. 免责条款
游戏免责声明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各类“免责条款”。例如,“游戏运营商和开发者声明对客户在游戏期间与其他客户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纠纷或经济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这类条款看似简单,但其法律效力并非绝对。
免责声明的法律效力边界
虽然游戏平台可以通过免责声明来减轻或免除部分责任,但这种免责并非没有边界。
1. 格式条款的公平性要求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
这意味着,如果游戏平台在免责声明中单方面加重用户负担或完全免除自身责任,这样的条款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2. 特殊情况下的法律责任
在涉及未成年人保护、消费者权益等特定领域时,游戏平台需要承担更高的社会责任。例如,文旅部等多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剧本娱乐活动不得包含恐怖等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即使有免责声明,如果游戏内容对未成年人造成伤害,平台仍需承担相应责任。
3. 安全保障义务的履行
通过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即使签署了《免责协议》,如果游戏场所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经营者仍需承担主要赔偿责任。免责声明不能成为平台推卸安全保障义务的“挡箭牌”。
玩家权益保护建议
面对游戏免责声明,玩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呢?
仔细阅读条款:在同意免责声明前,务必仔细阅读每一项条款,特别是涉及账号安全、虚拟道具使用和免责事项的内容。
理性对待游戏:充分了解游戏内容和风险,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类型,不要轻易尝试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的游戏项目。
保留证据:在游戏过程中,如果发现平台存在违规行为或安全隐患,及时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在必要时维护自己的权益。
合理维权:如果遇到权益受损的情况,可以通过消费者协会、法律诉讼等途径合理维权。同时,也可以向相关部门举报,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游戏免责声明并非“洪水猛兽”,它在保护平台权益的同时,也提醒玩家理性对待游戏。但平台不能滥用免责声明,逃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作为玩家,我们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理性对待游戏,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