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退休年龄计算器”上线!延迟退休政策全解析
“法定退休年龄计算器”上线!延迟退休政策全解析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式推出“法定退休年龄计算器”,这一便民工具的上线,标志着我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从2025年1月1日起,我国将逐步调整男女职工的退休年龄,并首次引入弹性退休制度,为劳动者提供更多选择。
退休年龄如何延迟?
根据《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男职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5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4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63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为50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2个月延迟1个月,逐步延迟至55周岁。
这一政策将分步实施,确保平稳过渡。以1965年1月1日出生的男职工为例,其退休年龄将从60岁逐步延迟至63岁,具体延迟月数将根据出生月份有所不同。
弹性退休制度如何操作?
为增加政策灵活性,此次改革特别推出了弹性退休制度。根据《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职工在满足最低缴费年限的前提下,可以选择提前退休或延迟退休,弹性区间为3年。
- 提前退休:职工可在法定退休年龄前3年内选择退休,但不得早于原法定退休年龄(男60岁、女50或55岁)。
- 延迟退休:职工可在法定退休年龄后3年内继续工作,期间劳动关系延续,社保待遇不变。
这一制度充分体现了“自愿、弹性”原则,既尊重了职工的个人意愿,又兼顾了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
为什么要延迟退休?
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2.97亿人,占总人口的21%。预计到2035年左右,这一数字将突破4亿,占比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与此同时,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已达到78.6岁,健康预期寿命也在不断提高。随着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不再依赖重体力劳动,这为延迟退休提供了现实可能。
如何查询自己的退休年龄?
为方便公众查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推出了“法定退休年龄计算器”。用户可通过以下渠道使用:
- 线上查询:访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进入“法定退休年龄计算器”小程序。
- 线下查询:拨打12333咨询服务热线,或前往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服务窗口。
使用时,只需输入本人的出生年月、性别及人员类型,即可获得改革后的法定退休年龄、退休时间及延迟月数等信息。
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这一改革充分考虑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个体差异,既有利于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也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随着相关政策的逐步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改革将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