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的“急急如律令”,你真的懂吗?
《西游记》里的“急急如律令”,你真的懂吗?
“急急如律令,缚汝若个鬼!”随着一声咒语,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化作万千神兵,将妖魔鬼怪一一降服。这句在《西游记》中频频出现的咒语,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孙悟空每次作法都要念这句咒语呢?
从官府文书到道教咒语:一个神秘符号的诞生
“急急如律令”最早并不是什么神秘咒语,而是汉代官府文书中常见的结尾语。在那个年代,“如律令”意味着“按照法律执行”,带有“违者必究”的威严。这种官方用语,先被民间巫师借用,后来又成了道教的“标配咒语”。
道教为什么要用这句话呢?因为道教特别讲究“法令”,认为天地间的一切都要按规矩来。所以道士们在做法事、画符咒时,常常念叨“急急如律令”,意思就是“快点按我说的做,不得有误!”
孙悟空的“口头禅”:《西游记》中的道教印记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每次施展法术,几乎都会念这句咒语。比如在平顶山与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斗法时,他就是靠“急急如律令”召唤神兵,最终降服了两个妖怪。
为什么吴承恩要在书中反复写这句咒语呢?因为《西游记》本身就是一部深受道教文化影响的小说。书中的许多情节和细节,都渗透着道教的思想和符号。通过“急急如律令”这样的咒语,吴承恩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也展现了道教文化的魅力。
“急急如律令”的现代演绎:从《西游记》到《哪吒2》
有趣的是,这句古老的咒语在当代文化中依然活跃。最近热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太乙真人就用“急急如律令”来驱动乾坤圈。当这句咒语被翻译成英文时,还引发了一场有趣的讨论。
有人主张直接音译,保留原文的神秘感;有人建议用“quickly quickly biu biu biu”这样的创意翻译,既保留了节奏感,又不失趣味;还有人建议参考《哈利·波特》中的咒语,直接用原声,让西方观众慢慢接受这个独特的文化符号。
一个咒语的文化密码
从汉代的官府文书到道教的神秘咒语,再到《西游记》中的经典台词,最后成为当代电影里的文化符号,“急急如律令”见证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演变。它不仅仅是一句咒语,更是一个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的符号。
在今天,当我们再次听到“急急如律令”时,不妨想一想: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咒语,它背后凝结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而这种文化传承,正是我们民族自信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