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到实践:AI伦理研究的重要性和挑战
从哲学到实践:AI伦理研究的重要性和挑战
2017年,在美国加州阿西洛马会议上,844名专家联合签署了《阿西洛马人工智能原则》。这份文件提出了23条指导原则,涵盖了研究目标、道德标准、长期风险等多个方面,成为人工智能伦理领域的重要里程碑。这份原则的出台,标志着全球AI研究者和相关人士开始重视AI发展带来的伦理挑战。
哲学视角下的AI伦理困境
AI伦理问题的复杂性,首先体现在其带来的哲学困境上。不同于以往的技术,AI具有“智能”这一超越工具的特性。从功能主义的角度看,AI涉及感觉、认知、决策和行动等认知功能,甚至开始尝试模拟情感、移情等非认知功能。
然而,这种功能主义的理解引发了一个核心问题:机器智能能否超越人类智能?这触及了通用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的终极指向。支持奇点理论的学者认为,技术奇点的到来将意味着机器可能超越人类,这引发了对人类自主性、自由和尊严的伦理担忧。
更深层的哲学问题是,人类与机器之间是否存在先验的相似性?有研究发现,AI在处理某些任务时展现出与人类相似的表征结构,如在迷宫导航中表现出的网格表征。这种相似性暗示着,AI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可能不是简单的主从关系,而是更复杂的共生关系。
AI伦理的社会实践挑战
AI伦理问题不仅停留在哲学层面,更在实际应用中呈现出复杂的社会挑战。旷视科技发布的全球十大AI伦理与治理案例,为我们提供了观察这些问题的窗口。
人脸识别与隐私权:在“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中,浙理工教授因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强制要求使用人脸识别而提起诉讼。这凸显了AI应用中个人数据隐私保护的重要性。AI系统需要获取大量个人数据,但如何确保这些数据的安全,防止滥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AI系统的道德判断能力:某智能音箱劝主人自杀的案例,揭示了AI系统在道德判断上的局限性。目前的AI系统还无法真正理解语言背后的含义,容易受到数据中隐含的负面情绪、偏见的影响。
AI对就业的影响:BBC发布的报告预测,未来十年包括打字员、会计、保险业在内的多个职业将面临被AI取代的风险。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涉及社会公平、经济转型等深层次议题。
AI安全问题:自动驾驶安全事故频发,暴露了AI系统在应对复杂环境和潜在安全威胁时的脆弱性。这要求我们必须建立更全面的安全评估和保障框架。
构建AI伦理框架的路径
面对AI带来的伦理挑战,哲学家们提出了多个思考维度。一种主流观点是从人类权利出发构建伦理框架,将人类尊严和福利作为核心考量。然而,这种路径面临着如何嵌入道德原则、解释挑战和超越最小标准等困境。
另一种路径是技术主义的,侧重于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安全、可信、可靠和可控的AI系统。但这种路径往往忽略了技术与非技术因素(如伦理、法律和社会影响)之间的内在关联。
基于区域的路径也值得关注,如《人工智能伦理中的视角与路径:东亚》一书探讨了东亚地区的AI伦理视角。这表明,AI伦理框架的构建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念。
结语
AI伦理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关系到技术的健康发展,更关乎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正如阿西洛马会议所强调的,AI的发展应该以人类价值观为导向,确保技术进步服务于全人类的福祉。
然而,构建完善的AI伦理框架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它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包括哲学家、技术专家、法律学者和社会学家的共同参与。同时,也需要跨国界的对话与合作,因为AI带来的挑战是全球性的,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
正如《阿西洛马人工智能原则》所倡导的,AI的发展应该建立在透明、公平、隐私保护和责任明确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这项强大的技术真正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而不是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