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柳宗元笔下的“野”:从荒芜到超脱的心路历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柳宗元笔下的“野”:从荒芜到超脱的心路历程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386682702_120101337
2.
https://www.sohu.com/a/668920619_100005210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F%B3%E5%AE%97%E5%85%83/127462
4.
http://www.yzcity.gov.cn/cnyz/lwh/201602/966873a1af5740639d1954c1b90aa710.shtml
5.
https://www.yzcity.gov.cn/cnyz/lwh/202012/62638d3ab2ba4c8f96e4e479b2d2fb19.shtml
6.
http://www.yzcity.gov.cn/cnyz/lwh/200509/207745661bc84757a017426b3f10cfc9.shtml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F%B3%E5%AE%97%E5%85%83
8.
https://cul.sina.cn/sh/2015-02-02/detail-icczmvun5683965.d.html
9.
http://m.zhishishu.top/Article/index/f5f3e49a-4538-4ac6-abc2-d8e02e438530

公元805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变故,将年仅32岁的柳宗元从京城贬谪到了偏远的永州。这个被后世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学巨匠,在永州一呆就是十年。在这片荒僻的“野”地,他不仅创作了《永州八记》等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更是在《捕蛇者说》中留下了“永州之野产异蛇”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

01

柳宗元笔下的“野”:从荒芜到生机

在柳宗元的笔下,“野”不再是单纯的地理概念,而是承载着丰富情感与深邃思考的文学意象。被贬永州初期,柳宗元的心境是低落的,这从他的诗作中可见一斑:“海上销魂别,天边吊影身。只应西涧水,寂寞但垂纶。”(《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将注意力转向眼前的自然风光,试图在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慰藉。

在《永州八记》中,柳宗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永州的山山水水。从《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到《小石潭记》里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再到《袁家渴记》中“清莹秀澈,锵鸣金石”的溪流,柳宗元笔下的自然景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永州独特的自然风光,更折射出作者逐渐从抑郁走向超脱的心路历程。

02

“野”的意象:从荒凉到希望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野”字的意象经历了从荒凉到希望的演变。《诗经·召南·野有死麕》中的“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描绘了一幅荒野中猎物被包裹的景象,充满了原始的野性和荒凉感。而到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则将“野”赋予了返璞归真、追求自由的内涵。

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写道:“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这里的“野”既描绘了永州独特的自然环境,也暗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通过“异蛇”的形象,柳宗元揭示了苛捐杂税对百姓的毒害,展现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03

超脱与升华:柳宗元的“野”之悟

在永州的十年,柳宗元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更在精神层面实现了超脱。他通过研习佛道经典,逐渐领悟到“道”的真谛。在《瓶赋》中,他写道:“清白可鉴,终不媚私。利泽广大,孰能去之。”在《牛赋》中,他又说:“人的命运有好有坏,但不是按照你的能力来安排的。千万不要抱怨和不满,这样才能享受到你应有的福份。”

最终,柳宗元在《愚溪诗序》中达到了“无我之境”:“以余故,咸以愚辱焉。”他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不再执着于个人的得失,而是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人生境界。这种超脱,正是他在永州这片“野”地上获得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柳宗元笔下的“野”,既是永州的自然风光,也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从最初的荒芜、迷茫,到后来的生机盎然、豁达超脱,柳宗元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古代文人在逆境中寻求自我超越的心路历程。正如他在《江雪》中所写:“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致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境界的深刻体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