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对联创作实战之“平仄”运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对联创作实战之“平仄”运用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220255451_100054836

年关已近,很多朋友会开始考虑自己创作春联,创作春联时“平仄”是困惑很多人的主要问题。那么,什么是平仄?对联有什么平仄要求?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平仄?

平仄,是汉语诗词对联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平声,“仄”指曲折,是指除了平声之外的其它声调。

古代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而现代普通话则只有平、上、去三种声调,没有了入声,古代的入声字分别归进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是导致用普通话错判古代诗词对联平仄的根本原因。

平仄有什么发音特点?

其实区分平仄并不难,简单地说,不平就是仄,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

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对于平仄有着形象的论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诗词对联为何对平仄有严格要求?

上文提到平仄的发音特点,那么为何诗词对联对平仄有严格的要求?这是由诗词对联的文学体裁特点决定的。诗词对联讲究音律美,讲究抑扬顿挫,所以聪明的古代中国人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比如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初唐,初唐的那些诗人们在对前人所作诗歌进行分析后,总结出一系列平仄格式,包括句式、平仄、粘对、对偶,其中的平仄是主要影响因素。

而对联则是起源于骈文与律诗的对偶文学,据说最早的对联来自五代后蜀主孟昶,其联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对联的基本要求是: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其中关键还是平仄协调。

什么样的句式会失去音律美?

怎么才能让诗词对联具备音律美?这种提法会限制词句文字的运用,也将会让大家无所适从,在六甲番人看来,应该换一种提法,就是:什么样的句式会失去音律美?

六甲番人认为:诗文对联,只要避免拗口的文字排列组合基本就能符合要求了。

举对联为例,经过千年来各代前辈的经验总结,拗口的文字排列组合大体有以下几种:

  1. 上联平声收尾。平声的发音特点是平直,一副对联有两联,上联用平声收尾,从听觉效果而论,会有“所言已尽”的感觉。
  2. 下联仄声收尾。下联的尾字是一副对联的结束,用仄声字,则会让人感觉“尚有下文”的感觉。
  3. 孤平。一般来讲,一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称为孤平,但也有人认为“仄平仄”的组合也是孤平。孤平带来的问题是发音切换太快,容易拗口。
  4. 三连平或三连仄收尾。连续三字都是平声称三连平,连续三字都是仄声称为三连仄,这两种组合放在句子的最后,也容易拗口。

实用的平仄格式:

由于大部分的诗词对联创作者都不是音律专家,所以基本的平仄格式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的,还是举对联为例,实用的平仄格式包括:

  1. 平仄相对。上下联的相同位置用字分别为一平一仄,叫平仄相对,也就是专业术语“粘对”。但完全按照平仄对应,则会限制意思的表达,反而不美。
  2.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对联完全做到平仄相对(“粘对”)是很难的,所以又有了对联的一三五字可以不论平仄的说法,但二四六字还是要平仄相对,这样一来,既避免了失去音律美,又让创作者的用字思路能拓宽。
  3. 马蹄韵。“平平仄仄平”之类的平仄交错的句式称为马蹄韵,这种句子肯定具有音律美,但也不能拘泥于形式,限制立意死套格式绝对是不行的。

如何区分平仄?

由于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发音有所差异,也影响了大家对平仄的判断,那么如何准确区分平仄呢?

  1. 最简单的辨别方法:中华新韵。
    中华新韵是以当代普通话读音为基础的,也就是说,普通话的一、二声可判定为平声,三、四声可判定为仄声。
    但需要注意的是,实用中华新韵,必须标注,否则习惯运用古韵的朋友们可能会误判。

  2. 古韵辨别平仄:平水韵。
    “平水韵”是很成熟的韵部参考,其基本依据是唐人用韵,将汉字分为106韵部,是206部《广韵》的略本,大约录有汉字6000多个,大部分的常用字都能查到,所以当代人创作格律诗、词、对联经常实用“平水韵”。
    平水韵表在网上可以查到,也有专业网站可以检索大家要用的汉字。

以上是对联创作中平仄运用的一些思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