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R&B”,就是疯狂转音吗?
所谓的“R&B”,就是疯狂转音吗?
R&B,即节奏布鲁斯(Rhythm and Blues),是一种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非裔美国人社区的音乐类型。近年来,随着R&B在国内音乐市场的再次复兴,这种音乐流派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R&B经历了怎样的起源和发展,又有怎样的风格特征和判别方式?
R&B的起源和发展
R&B,即节奏布鲁斯(Rhythm and Blues),是一种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非裔美国人社区的音乐类型。这个术语最早由billboard于1940年代末提出,用来描述一种融合了爵士乐、福音音乐和电子布鲁斯的新音乐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非裔美国人的生活状态与情感表达。
在二战及以后,许多非裔美国人开始寻求更加贴近生活的音乐表达方式。他们利用简单的乐器组合如吉他、口琴等在街头巷尾即兴演奏,抒发对生活、工作和背井离乡的感受,逐渐形成了Blues。而当这些元素与Swing和Rock 'n' Roll相遇时,便形成了Jump Blues这种更富有节奏感的早期R&B形式。Louis Jordan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引领了“五人乐队”的潮流,影响了后来的摇滚明星Chuck Berry。
1960年代之后,MOTOWN唱片公司及旗下艺人对R&B进行了重要的改良与流行化。他们通过精良的编曲和塑造,帮助R&B音乐在主流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与认可。MOTOWN的艺术家如Marvin Gaye和The Supremes等,将R&B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后人也把这种编曲精良、极具特色的60年代R&B称为“Motown R&B”。它代表了一个年代的声音,也极大地影响了之后的现代音乐发展。
与此同时,在美国的亚特兰大等地,另一种名为Soul的音乐形式正在悄然兴起。Soul继承了R&B的基本框架,但在情感表达上更加深刻,歌词内容往往涉及到个人经历、爱情故事甚至是社会问题。其中,James Brown的Soul音乐不仅改变了R&B的面貌,也为后来出现的Funk奠定了基础。而Funk以其强烈的节奏感和复杂的编曲著称,代表人物George Clinton及其乐队Parliament-Funkadelic将这种风格推向了新的高度。
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R&B吸收了更多元化的元素。比如Disco使R&B变得更加适合跳舞,而Hip Hop则促使R&B音乐人将说唱元素加入到作品中,之后Neo-Soul这样的新兴子流派也开始出现。由此,R&B这个术语逐渐被扩展成了一个包含Soul和Funk等形式的音乐的总称。
在1980年代后期,Contemporary R&B开始发展起来。它结合了R&B与流行、灵魂乐、放克、迪斯科、嘻哈和电子音乐的元素,音乐人如Michael Jackson和Prince等巨星引领了这一潮流。在1990年代之后,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R&B开始融合更多的音乐风格,包括嘻哈和电子音乐等,展现出了这种音乐风格鲜活的生命力。
R&B在华语乐坛的发展
早在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华语乐坛就已经开始尝试接触和引入R&B元素。庾澄庆、陈淑桦、林忆莲、杜德伟等就在他们的作品中融入了R&B。杜德伟在1991年发行的《钟爱一生》展现了浓厚的R&B风味,并通过1995年的专辑《天真》将其发扬光大。由此,杜德伟被认为是华语乐坛R&B开山鼻祖式的人物。
进入21世纪后,以周杰伦、王力宏、陶喆为代表的音乐人们进一步推动了R&B在中国的发展。他们不仅继承了前辈们的成果,更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其中,周杰伦将中国传统音乐、古典巴洛克弦乐等元素与R&B相结合,创造出了包含R&B中国风等流派在内的独特的周式R&B;王力宏则提出了Chinked-Out概念,即把R&B、Hip-Hop与中国传统音乐相融合,开辟了新的创作路径。陶喆更被认为是给华语R&B下定义的人,被誉为中国“R&B教父”。他的个人创作能力极强,作品个性鲜明,首张专辑David Tao即为华语乐坛注入了全新的血液。
中国音乐人尤其擅于将歌词作为表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载体和传递中国式思维方式的媒介,再配合自身的演唱风格与作曲的主题,从多方面展现R&B与中国文化的有机融合。R&B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不止是对中国音乐发展的影响,更带动着民族文化的传承走向世界舞台。
R&B的风格特征和判别方式
R&B音乐通常强调强劲而富有弹性的鼓点,尤其是底鼓和军鼓之间的互动往往能带来独特的摇摆跳跃感。低音部分则提供稳定的节奏支撑,同时也能创造出强劲的律动感。与传统流行歌曲相比,R&B倾向于使用更复杂且更富变化的和弦进行,这增加了音乐的情感深度和层次感。Call and Response演唱也是R&B中常见的手法之一,用以增强情感表达,营造出温暖和谐的氛围。
R&B歌曲往往涉及到个人经历、爱情故事甚至是社会问题,作词会通过细腻的文字传达内心的感受。歌手则会运用各种装饰音如颤音、滑音等来加强情感传递,增强每一句歌词的感染力。在配器方面,钢琴、电钢琴以及合成器在R&B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电吉他Riff、贝斯Line和独特的R&B鼓组则是整首曲目的骨架。R&B中有时也会加入弦乐四重奏或大型交响乐团,而某些小打如康加鼓、沙锤等则增添了异域风情。
此外,许多当代R&B作品都会采样老唱片,或是重复某些特定的音乐段落,形成独特的声音标识。而Auto-Tune、合成器音色以及其他数字处理手段也在这类作品中被广泛运用。
那么,该如何判定一首作品是否属于R&B的范畴呢?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有一些初步的判断方法。这首作品是否存在典型的R&B节奏模式?例如,强拍位于第二和第四拍上,或者是有明显的摇摆感?是否有丰富的和声安排,特别是复杂但流畅的和弦转换?还有没有显著的人声和声部分?
歌手是否采用了典型的R&B发声方法,比如大量的装饰音、即兴演唱、真假音转换等?歌曲传达的情感是否深刻,能否引起听众共鸣?R&B强调的是真实而强烈的情感表达。创作者是否有意将作品朝着R&B的方向来创作?他们可能受到哪些R&B艺人的启发?该作品是否得到了R&B受众群体的认可?是否在相关的榜单上有良好的表现?
判别一首作品是否为R&B并非仅依赖于单一因素,而是需要综合考量多个维度。另外,值得注意的是,R&B也在随时间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对于新的作品,我们需要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