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活血疗法,缓解你的胃病困扰
中医活血疗法,缓解你的胃病困扰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本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常继发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一直是胃癌前疾病防治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严重危害公民的健康及生活水平。在当今社会环境下,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大、脑力劳动与体力运动严重失调、进食不规律及食品安全等问题导致CAG疾病高发,一项全球性调查研究发现近十年全球CAG患病率约为25%[[1]],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中医活血疗法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理论基础源于中医对瘀血与胃病关系的认识。《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脉证治》指出:“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瘀血滞中,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则见痞满。瘀血阻滞胃络,不通则痛,故见胃脘疼痛,痛有定处,久延难愈。血瘀则舌失滋荣,血流不畅,故CAG患者多见舌质紫黯或黯红,或有瘀斑、瘀点,舌底脉络迂曲[[2]]。
活血化瘀法贯穿CAG治疗始终,可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例如,养阴益胃、活血化瘀法适用于胃阴亏损、胃络失养的患者;疏肝和胃、活血化瘀法适用于肝气犯胃、气滞血瘀的患者;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法适用于脾胃虚弱、气虚血瘀的患者;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适用于湿热内蕴、瘀热互结的患者[[2]]。
临床研究证实了活血疗法的有效性。一项研究将6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胃复春片)和治疗组(养胃活血方),各30例。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胃痛、嗳气反酸、大便稀溏及神疲乏力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强调饮食调养、情志调养、起居调养和穴位按摩等综合调理方法。例如,按揉足三里、内关和中脘等穴位可活血通络止痛。每晚睡觉前以肚脐为圆心,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按摩30圈,可帮助脾胃消化[[4]]。
中医治疗胃病注重辨证施治,包括寒邪克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湿热中阻、脾胃虚寒、胃阴亏耗等不同类型,治疗方法多样。例如,寒邪克胃者用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饮食伤胃者用保和丸加减;肝气犯胃者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湿热中阻者用清中汤加减;脾胃虚寒者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胃阴亏耗者用益胃汤加减[[4]]。
总之,中医活血疗法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疗效显著,且注重整体调理和个体化治疗。然而,活血疗法并非万能,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和诊断,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