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Lo-Fi音乐:治愈你的生活压力
冬日Lo-Fi音乐:治愈你的生活压力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你是否感到生活压力倍增?每天面对繁忙的工作、学习任务,或是被各种琐事困扰,内心感到焦虑不安?或许,你需要一首温暖的Lo-Fi音乐,来抚慰你疲惫的心灵。
什么是Lo-Fi音乐?
Lo-Fi音乐,全称为Low Fidelity(低保真),是主流音乐所推崇的高质量、Hi-Fi(高保真)的反义词,也是DIY音乐的一种。这种音乐的特点就是使用廉价或者有问题的音乐设备,故意降低声音质量使其最终成为一种放松又带有缺陷吸引的音乐作品。
Lo-Fi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的一批业余音乐家开始以低成本家庭式制作唱片。由于不太理想的录制场地和DIY的性质,这种方式产生的音乐往往会有“不自然的扭曲”效果。尽管唱片质量不高,但大众还是喜欢上了这种DIY风格的音乐。
歌手约翰尼·埃斯(Johnny Ace)的《My Song》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每个音乐爱好者都知道Billboard(公告牌)排行榜的重要性,而《My Song》早在1952年就成功地登上了公告牌R&B排行榜的榜首。
根据乐评人的说法,这首歌有一种错误音符和原始主义的感觉,因为它很仓促。 要知道,这首歌是完全在一家电台创作和录制的,所以听的时候,可以明确地感觉到这首歌的‘急促’,而且录音的质量也受到了很大影响。然而,这种渣音质的感觉正是许多现代Lo-Fi音乐人需要通过人工合成器才能实现的一个效果。
而之后,在海滩男孩 (Beach Boys) 的引领下,帮助形成了我们现在所了解的Lo-Fi音乐美学。在他们60年代发行的 《Smiley Smile》这张专辑里,其中一些被人们所认为的 “宠物音效” 就是被Lo-F所影响的一种体现。而这种效果之后也被包括披头士的保罗·麦卡特尼在内的许多艺术家纷纷效仿,发行了用便携式多跟踪设备所制作的单曲。
虽然说Lo-Fi音乐在近十年里才开始逐渐流行开来,并有了不少追随者。但在90年代的时候,Low-Fi一词专被用来指代一种地下独立摇滚乐队。这些音乐人们在家里用四轨录音机录制音乐,而之后又被美国Garage、英国朋克、挪威黑金属和新西兰的Chills和Clean这些类型乐队所推广。这些乐队所使用抽象的歌词,自由形式的结构和大胆实验和艺术风格给他们的音乐赋予了一种不同的声音,一些不同于主流的创作。
到了20世纪初,由于音乐家们开始使用改装过的鼓机和采样器,这种有陷入感的Lo-Fi音乐流派自此正式形成。而Lo-Fi这一名字的由来,据说是由独立电台WFMU的DJ威廉·伯杰(William Berger)所称呼并推广开来。在他的周播节目“Low-Fi”中,伯杰聚焦并探索了一系列使用廉价设备的‘家庭式’音乐制作。
在2000年代后期,Lo-Fi成为了Chillwave (寒潮) 和Hypnagogic pop (新迷幻音乐) 流派的核心,甚至是离我们现在更近一些的Chillhop。这些节奏较慢的音乐,包括还有每分钟80到110bpm的House、爵士、Psybient和Lounge,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Lo-Fi音乐。如果你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去音乐流媒体上搜索chillhop,就说明你已经开始入坑了。
冬日里的温暖旋律
在寒冷的冬天,聆听一些温暖的Lo-Fi音乐,可以让人心情愉悦,感受到冬日里的温暖。以下是几首适合冬季聆听的Lo-Fi音乐推荐:
- Nujabes - "Feather"
这首曲子是日本Lo-Fi音乐大师Nujabes的代表作,以其柔和的钢琴旋律和轻柔的鼓点著称。Nujabes被誉为现代Lo-Fi音乐之父,他将House、爵士和嘻哈元素完美融合,创造出独特的"松散感"。在《Samurai Champloo》和《Cowboy Bebop》在美国播出并获得成功时,这种Lo-Fi类型音乐就不可避免地与动漫怀旧和二次元审美联系在了一起。
- Daniel Caesar - "Best Part" (feat. H.E.R.)
这是一首充满R&B韵味的Lo-Fi佳作,由Daniel Caesar和H.E.R.共同演绎。歌曲以温暖的吉他旋律和两人和谐的对唱为特色,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
- Tom Misch - "Movie"
英国音乐人Tom Misch的这首作品融合了爵士和Lo-Fi元素,旋律流畅而富有层次感。轻柔的吉他弹奏和慵懒的歌声,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温暖的冬日午后。
- Cigarettes After Sex - "Sweet"
这支来自美国的独立乐队以其极简主义的音乐风格著称。《Sweet》这首歌以简单的吉他旋律和主唱柔和的嗓音为特色,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非常适合在安静的夜晚聆听。
- Mac Ayres - "Easy"
这首歌曲以Mac Ayres慵懒的嗓音和迷幻的Lo-Fi吉他为特色,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放松的氛围。歌曲的节奏缓慢但质感十足,非常适合在寒冷的冬夜聆听。
Lo-Fi音乐的治愈效果
Lo-Fi音乐之所以能成为治愈良药,与其独特的音乐特性密不可分。研究表明,Lo-Fi音乐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使听者产生安全感。来自弗吉尼亚州汉普敦-悉尼学院的维克多·萨博助教解释说:“因为这种类型的音乐通常有循环播放的特点,且持续的声音或者音调让大脑容易预测这种声音会如何在潜意识层面上继续工作。听者可以将他们的注意力从声音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而不会感到惊讶或困惑。”
Lo-Fi音乐还包含一层持续的次要背景噪音,比如磁带的嘶嘶声或黑胶唱片的噼啪声。这些声音效果创造出了萨博所说的“一种纹理一致的声音覆盖物,几乎就像白噪音一样”,除了能屏蔽干扰性的声音,甚至能激发怀旧的感觉让听者拥有舒适感。
在生物的角度,Lo-Fi作为慢音乐能让人释放一种被称为「快乐激素」的神经递质 - 血清素,并降低人的一种压力荷尔蒙。人在听音乐的时候,心跳和呼吸频率会调节到接近音乐的节拍。在听激昂的音乐的时候,心跳、血液流动会变快。相反,在听柔和的音乐时,肌肉就会放松。音乐本来就有治疗的作用,这也就是Lo-Fi hip-hip被称作Chill Beats的原因。
与一般纯音乐一样,没有歌词的Lo-fi beats都是由听者赋予它意义。下雨的时候,你是否会特别喜欢聆听有流水声的音乐?天气好的时候,你又是否会倾向于聆听鸟声、树叶等大自然的声响?每首Lo-fi音乐就好像一幅未完成的画,必须靠你的听觉和想象才能完成的画。
Lo-fi hip-hop能够帮助人集中主要是因为它的节奏和旋律。Lo-fi hip-hop包含非常紧密的和弦,令脑波进行调节,当音乐位于12至30Hz的频率,就会与我们的身体产生共振,脑波也随改变。由于脑波震幅调节牵涉到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专注力,因此我们便更容易专注在手中的任务上。虽然旋律放松,但节奏令你不易睡着,同时有助减轻焦虑和压力,Lo-fi hip-hop便成为了工作时的好配乐。
其次,没有歌词的音乐不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在聆听激烈或有歌词的音乐时,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带到歌曲上。例如会专注在歌词和人声上,从而理解歌曲的含意,令你不能专注在正在进行的事情上。而Lo-fi hip-hop的內容相似,令你不太会留意歌曲的內容,并专注在工作上。
但是,正正由于Lo-fi hip-hop的內容相似、制作门槛低,令有些人对这类的音乐感到反感。《纽约客》的其中一篇反Lo-fi hip-hop的文章(‘Against Chill: Apathetic Music to Make Spreadsheets To’)则指出音乐本來不应该为任何东西存在,而在YouTube或Spotify的Lo-fi hip-hop彷彿功能性地为那些工作的人存在。
音乐的存在对不同人有不同的意义。人生不只剩下工作,花几分钟专心地聆听一首歌相信也不是一件难事。边听lo-fi音乐边工作没有对错,但在不断循环播放的同时,如果碰上喜欢的节奏、旋律,不妨了解一下创作人,甚至支持一下他/她的其他作品。
找到属于你的治愈旋律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不妨给自己一个机会,静下心来聆听这些温暖的Lo-Fi音乐。让它们陪伴你度过每一个学习、工作的时光,或是成为你放松、入睡时的最佳伴侣。记住,音乐不仅仅是背景音,它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心灵的慰藉。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给自己一些时间,好好享受音乐带来的治愈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