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饮酒:酒精肝硬化的隐忧
中国青少年饮酒:酒精肝硬化的隐忧
“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超过四分之一的15-19岁青少年是饮酒者,总量约有1.55亿。在中国,这一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北京地区中学生饮酒率高达72.8%,其中男生更是高达72.8%,女生为56.3%,12.2%的学生承认在过去一年有过醉酒的经历。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这种通常被认为是成年人问题的疾病,正在悄然年轻化。酒精性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肝病,主要是因为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脏受损,继而发展成为肝硬化。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肝癌甚至死亡。酒精性肝硬化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疾病进展,很多症状会逐渐出现,如腹水、肚子大、黄疸、肝脏疼痛、减轻食欲等等。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对酒精的耐受性和代谢能力较弱。长期饮酒不仅会损害肝脏,还会影响大脑发育,导致认知功能下降。更令人担忧的是,青少年时期形成的饮酒习惯,会增加成年后酒精依赖的风险。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青少年饮酒现象如此普遍呢?家庭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些家庭中,父母的饮酒行为会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此外,社交压力、同伴影响、心理因素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青少年饮酒行为的形成。在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成瘾医学中心里,有一个戒酒协会,希望戒掉酒瘾的人每周末会聚集在一起分享这一周的戒酒心得,在这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所有人在
“许多喝酒的人有过一种共同的经历,就是有一次酒后睡得很好,从这以后经常会给自己喝了酒就睡得好的暗示。”刘燕菁说,陷入这样的思维中,会导致一想睡好觉就去喝酒。
要遏制这一趋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家长应以身作则,营造健康的家庭环境;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对饮酒危害的认识;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限制未成年人接触酒精,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专家建议,预防青少年饮酒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家庭干预:家长应以身作则,避免在孩子面前饮酒,建立健康的家庭氛围
- 学校教育: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课程,提高青少年对饮酒危害的认识
- 社会支持:限制未成年人购买酒精,加强酒类广告管理
- 心理辅导: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干预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面对青少年饮酒这一严峻挑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守护好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远离酒精的伤害,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