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S创客教学法:中职《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改革的新路径
SCS创客教学法:中职《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改革的新路径
在“田家炳杯”全日制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硕士教学技能大赛的推动下,中职《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正谋求深度改革。广西师范大学研究团队提出,应从“岗课证赛创”融合的角度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岗位胜任力。
当前教学困境:课时不足与模式单一
当前中职《图形图像处理》课程面临多重挑战。以黄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课程通常仅安排一个学期,每周4课时,总计56-72课时。这种有限的学时安排,使得学生只能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难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
此外,学生基础薄弱也是突出问题。由于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加之高中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美术、历史、文化等领域的知识储备普遍不足。这导致他们在设计作品时缺乏创新意识,对作品的鉴赏力和审美感知力也相对欠缺。
教学模式的单一性进一步加剧了这些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围绕教材展开,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和工具使用,学生则机械地模仿案例。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无法培养其综合实训能力和创新能力。
SCS创客教学法:创新教学的破局之道
SCS创客教学法以其独特的教学流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教学法包括故事引入(S)、任务模仿(C)、知识点讲解(S)、扩展模仿(C)、创新激发引导(S)、协作完成(C)和成功分享(S)七个步骤,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首先,故事引入环节通过真实的设计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引入企业实际的广告设计项目或品牌包装案例,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增强学习的代入感和目的性。
任务模仿和扩展模仿环节则针对学生基础差异大的问题,设计了分层次的教学任务。基础任务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掌握基本操作,而扩展任务则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探索更多可能性,实现个性化发展。
知识点讲解环节不再是孤立的理论灌输,而是与具体任务相结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这种“做中学”的方式更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内化为技能。
创新激发引导环节是SCS教学法的亮点之一。通过头脑风暴、优秀作品赏析等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意识。这不仅解决了学生创意不足的问题,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协作完成环节模拟企业项目团队的工作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这种真实的项目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最后的成功分享环节则通过作品展示、答辩等形式,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让他们获得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
实施建议:构建递进式教学体系
为了更好地实施SCS创客教学法,建议采用递进式的教学设计。将课程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和综合实训两个阶段,基础知识阶段重点教授软件操作和设计原理,综合实训阶段则通过项目式学习深化技能。
在教学安排上,建议适当增加实践操作的课时比例。考虑到Photoshop课程的知识面广、内容多且抽象的特点,需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和项目训练。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除了传统的技能考核外,还应重视创意表达、团队协作、项目管理等综合素质的评价。这将有助于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结语
SCS创客教学法以其情境化、任务驱动和协作创新的特点,为中职《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重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和创新评价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