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脱单攻略:从心理学视角解读脱单盲盒现象
双十一脱单攻略:从心理学视角解读脱单盲盒现象
在双十一前夕,95后女孩周周花了9.9元,买了一个叫做“脱单盲盒”的瓶子。选瓶子时,除了星座信息,行业、年龄、身高等一概不得而知,这些都需要打开瓶子才能知晓。像周周这样有着脱单烦恼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数据统计,早在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已经达到了2.4亿,其中有7000多万人是处于独居状态,预计到今年底,独居状态的单身人口会达到近1亿人。
巨大的缺口催生出一系列提供脱单服务的组织和平台。从脱单盲盒、桌游,再到各类约会活动,拼创意、新颖度、有效性的线下社交游戏层出不穷。每个项目都有热度周期,唯有对爱情的渴望,是永恒的命题。
脱单盲盒,能拆出爱情吗?学者刘瑜曾说过:“如果要以做成一个企业、创造一个艺术品、解决一个科学难题、拯救一个即将灭绝的物种……来证明自己,所需才华、意志、毅力、资源、运气太多,而要制造一场爱情或者那种看上去像爱情的东西,只需两个人和一点荷尔蒙而已。”但对于有些年轻人来说,这样的“轻易”似乎是种巨大的误解。
95后女孩周周自称“异性绝缘体”。她在北京一家出版公司工作,平时的社交圈子很小,只在学生时代谈过一次不太像恋爱的恋爱。店里的脱单盲盒墙/豹变接触到异性的条件并不算难。比如这一次,在北京的初冬,周周仅花了9.9元,就从一面蓝色的脱单墙上,取下标着星座的玻璃瓶。这些瓶子通常被称为“脱单盲盒”。瓶子里,装着同样希望脱单男孩的信息。但选瓶子时,除了星座信息,行业、年龄、身高等一概不得而知。
这是开在北京朝阳区望京soho的一家的线下社交店。第一眼看到,周周就被“超级喜欢”的店名戳中了。到店体验前,周周和朋友们还评估了这家店面向的群体:店铺不能在美团、大众点评等软件上看到,说明圈子更隐蔽,可以排除以娱乐为目的的群体;其次,这家开在望京soho塔上,这是曾经的网红打卡点,又聚集了一大批互联网公司、创业公司的办公楼,能找到这里的,是背景更相似的一批年轻人。
店员介绍,来店里的玩盲盒的,大多以95后为主。“9块9带走一个对象”、“盲选男女朋友”,网上陆续出现的探店视频,炒火了分布在各大城市的“脱单便利店”。摆满“盲盒”的脱单墙,是这类便利店的标配。只要花费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的费用,就可以在瓶子里留下自己的信息、介绍和联系方式,再取走任意盲盒。
在上海、成都、苏州等城市,“脱单便利店”通常会与“失恋博物馆”、“星空艺术馆”等小展厅绑定销售。以上海脱单便利店为例,消费者买下一张79.9元的联票,前脚在失恋博物馆品看完分手的故事,后脚就可以进脱单区播下爱情的种子。在团购平台上,一家脱单便利店的79元的联票显示已经售出5万余张。一位店主在接受探底博主的视频中透露,靠着售卖门票,门店每月的收入能达到3~5万元。
一些线上的“抽对象”盲盒付费小程序也应运而生。付费一元,就可以抽取异性的信息。一位线上盲盒的负责人告诉《豹变》,不到一个月,他们后台已经积累了3000多名用户。除此之外,一些现场抽取脱单盲盒的流动摊位,也开始出现在各大城市的街头。一位异性的信息,仅花一元就可以得到。
“脱单盲盒,买的是一种爱情的机会。”百合佳缘首席情感心理咨询督导师谈檀告诉《豹变》。谈檀认为,盲盒的形式,既迎合了年轻人的潮流,又包含着隐藏的“幸运机制”,让爱情这个本就神秘的事物,再添上几分浪漫主义的色彩。
不过,脱单盲盒也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张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强调过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张伟表示,个人信息的采集与使用的基本原则是“知情同意、合法使用”、“必要和诚信”,在向他人收集相关个人信息时需要充分说明。获取他人信息后只能用于授权使用的用途与范围,并且要做好个人信息的妥善保管。
由此可见,“脱单盲盒”交友如果不加以规范,也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的发生。这也是一部分投资人不看好这项业务的原因。困在脱单难题里的年轻人周周从瓶子里抽出了男方在社交软件上的ID。输入一串字母后,一个带有个人照片、信息的页面弹了。几乎同一时间,周周皱起的眉毛宣告了这次盲选的失败。男孩年龄比她小两岁,长相也不是她喜欢的类型。
从拆盲盒,到确定放弃,总共不过几十秒。来自一家互联网公司运营岗位的女孩孟涵,也对抽取到的对象不甚满意。对方甚至没有上传照片,个人简介看起来也像随便应付写上的,让她感觉不到真诚和真实感。孟涵兴味索然,把瓶子随手塞进了包包。
“盲盒的乐趣和缺点是一致的,就是有可能开到自己喜欢的人,也可能开到不感兴趣的人。”超级喜欢的营运负责人凤梨说道。脱单难,已然成为都市年轻人的一道难题。一方面,每天办公室与出租屋两点一线的年轻人们,很难有圈子认识陌生人。对孟涵来说,在现实生活中,想要改变现有的小圈子,要么是换工作,要么换房子,认识新的合租室友。
百合佳缘谈檀告诉《豹变》,她开过许多情感课程,有一次上课,她让一位学员统计微信里的好友人数。学员打开微信,反复确认了三五遍。把家人亲戚、同事、同学全部算上,也不到两百人。这位学员在北京长大,硕士毕业两年,在一家国企单位工作,平时社交圈子固定且局限。这也是目前很多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面对的现状。
“在快餐化时代,大家想迅速进入一段关系,也会追求效率。”谈檀说,很多父母会教育子女,生活要有很强的目标感。学业成绩、找工作、恋爱、成家、生孩子,这些生活的“KPI”散布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隐形的社会时钟,提醒着年轻人们每个阶段“应该”做的事。学生时代禁止早恋,刚毕业就被催脱单,甚至催婚的案例比比皆是。他们的生活,被目标与效率所填充。
在超级喜欢店里的脱单盲盒墙附近,放着一个摆有20多盆盆栽的架子。店员介绍,每株植物都由男女两名客户共同栽种。平时,双方只在社交软件上交流,有时间就到店里来浇水,等到开花,店员就会安排两人在线下见面。“让恋爱慢慢谈”,是这个活动的主要理念。架子上,只有零星几株长出油亮的绿叶,剩下有的还没冒出芽,有些无人来浇水,植物已经枯萎发黑,似乎在暗示还没开始就已经凋谢的缘分。
在找谈檀咨询的年轻人中,很多人缺乏感情经验,却在进入一段感情时,要求迅速而有效率。“这是脱单的悖论。任何一个领域,都不存在没有经验,只靠理论就无所不能的高手。”谈檀说。谈檀也接触过不少对爱情有完美期待的年轻人。他们对另一半的要求很高,却不愿意为感情付出太多努力。他们希望对方完美,自己却不愿意改变。
“爱情不是盲盒,不能靠运气,而是需要经营。”谈檀说。在她的课程中,她常常告诉学员,与其等待“贵人”出现,不如先成为更好的自己。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外部的“桃花运”上,不如先提升自己的吸引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人际关系有正面影响。通过积极干预可以提升个人幸福感,改善人际关系。这为文章提供了心理学依据。积极心理学家阿卡恰·帕克斯(Acacia Parks)的研究表明,通过认知疗法预防抑郁的效果并不理想,而提升幸福感的积极干预则更有效。她认为,与其用困难的方法治疗抑郁症,不如通过实现幸福的方式来改善心理健康。
帕克斯的研究还发现,积极心理学的干预措施在实践中需要谨慎应用。她担心一些未经充分验证的积极干预方法被过快地推广到大众媒体,导致误解和错译。她强调,任何心理干预措施都需要经过科学验证,并在实践中不断评估其效果。
基于这些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双十一期间的脱单活动,如脱单盲盒等,虽然能为年轻人提供认识异性的机会,但真正的脱单成功还是要靠个人的努力和智慧。与其等待所谓的“桃花贵人”,不如通过提升自我、改善社交技巧和建立积极心态来提高脱单成功率。
具体建议如下:
- 提升自我价值:通过学习新技能、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提升个人魅力。
- 扩大社交圈子:主动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结识更多朋友。
- 建立积极心态:通过积极心理暗示改善人际关系,提升自信。
- 合理利用脱单活动:将脱单盲盒等活动视为认识异性的渠道之一,但不要过分依赖。
在追求爱情的路上,与其等待“贵人”的出现,不如先成为更好的自己。通过提升自我价值、扩大社交圈子和建立积极心态,你将更有机会在双十一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半。